白皮書:未婚、不婚、再婚、離異人羣遺囑登記呈現顯著差異

未婚、不婚、再婚、離異人羣遺囑登記呈現顯著差異。3月21日,《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24年度)》在京發佈。

當前,越來越多人的婚姻觀念發生轉變。白皮書統計指出,截至2024年底,前述三類人羣登記總量超3.6萬份,映射出社會結構變遷下的財產規劃新趨勢。

中華遺囑庫是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發起主辦的全國性公益項目。數據顯示,過去8年間,共有2618名未婚、不婚人士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遺囑。歷年未婚、不婚立遺囑人羣年齡段主要集中在60週歲以下羣體。60週歲以下未婚、不婚立遺囑的人數除2017年和2019年外,其餘年份人數佔比均保持在 80%以上。

白皮書顯示,2017—2024年間,未婚、不婚人羣中,女性訂立遺囑所佔的比例較高,總比例爲69.29%。整體來看,未婚、不婚人羣中立遺囑的性別比例相對穩定,女性對遺產規劃的意識和需求可能更爲強烈。

此外,未婚、不婚人羣立遺囑所在地域分佈廣泛,但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較爲集中。比如,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未婚、不婚人羣訂立遺囑的數量相對較高,總佔比共達75.36%。

在職業分佈上,超過一半爲“企業高管”和“專業技術人員”,佔比分別爲34%和29%。專業技術人員主要指律師、理財師、會計師、工程師、建造師等持有專業從業資格的人。“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羣體佔比11%,常見的身份爲“教師”和“醫生”。

白皮書統計指出,未婚、不婚人羣立遺囑理由與中青年人羣在原因的種類上區別不大,但相對於已婚、離異等羣體,未婚、不婚人羣的家庭結構存在較大的差異,故而其立遺囑的理由呈現出不同的分佈態勢。

比如,對於未婚、不婚人羣,“照顧父母”是其訂立遺囑的主要目的,佔比爲44.65%。“防止財產下落不明”“簡化手續”也是其考慮的重要方面,佔比分別爲29.07%、11.32%。經分析,未婚、不婚人羣中,有1.60%爲了照顧子女,說明非婚生子女的情況客觀存在;有7.97%將財產遺贈給公益機構。

澎湃新聞注意到,除了未婚、不婚人羣,白皮書還統計了再婚、離異人羣遺囑登記狀況。

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每年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遺囑的再婚人羣呈增長態勢。截至2024年底,共有12424 名再婚人羣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並保管遺囑。其中,60歲以上佔比80.39%,女性比例達 68.21% 。

其中,40.25% 的再婚者希望通過遺囑保障父母晚年生活,另有 28.24% 明確提出“防止財產旁落”,折射出再婚家庭對財產分配的謹慎態度及對財產流向的敏感性。

數據還顯示,截至2024年底,離異人羣遺囑登記量達21656份,總量居三類人羣之首。60歲以上羣體佔比87.30% ,女性比例穩定在60%左右。大學以上學歷者佔比過半,北京以36.41% 的佔比成爲離異人羣遺囑規劃最活躍地區。“照顧父母”與“防止財產旁落”(合計65.63%)爲該羣體立遺囑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楊立新認爲,訂立遺囑的再婚家庭中女性佔比高,與女性社會觀念轉變、社會地位提高、獨立意識不斷增強有着直接關係。相較於男性,她們更注重自身財產的保護和傳承,也更青睞於通過訂立遺囑來確保財產得到合理分配。

他還指出,前述三類數據共同揭示出社會轉型期的家庭形態演變,遺囑已從單純的財產分配文書,轉變爲現代人管理社會關係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