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陽):爲學生提供差異化、特色化課程模塊

3月24日下午,“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課程體系研討會”在北京市朝陽區律師協會召開,此次研討會爲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陽)設立以來的首次工作推進會。

據介紹,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牽頭組織,來自外交部條法司、司法部國際合作局、北京市司法局、朝陽區司法局、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北京仲裁委員會、多家知名企業和律所的實務導師代表,以及中國政法大學領導和老師50餘人參加。

研討會主要圍繞“實踐、實訓、實戰”教育理念,構築優勢融聚、主體融匯、機制融通生態鏈條,就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推動該校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據瞭解,此次研討會,從課程體系設計、選拔機制優化、項目制培養模式探索等方面展開討論,爲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體系提供新思路。研討會伊始,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羅智敏詳細介紹了該校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總體情況。

隨後,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劉豔紅公佈了該校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實驗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據介紹,該課程體系具有開創性,不僅爲多個涉外方向共同開設“涉外法治專業課組”“涉外法治交叉學科課組”,同時,爲學生提供差異化、特色化課程模塊,對不同方向的涉外法治人才進行專業化培養。此外,課程體系突出“實戰”屬性,不僅在課堂內教學中加強案例、模擬法庭類實訓型教學課堂,同時在課外實踐教學部分增加涉外專業實習和涉外模擬訓練營等環節。

在會議的專題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圍繞“課程體系”“實驗班二次選拔優化方案”“項目制培養模式”展開深入討論。中國政法大學協同單位、簽約單位的專家,實務導師,以及校內各學院代表、各部門負責人積極參與討論,圍繞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提出了具有創新性、建設性和指導意義的觀點。

北京市朝陽區司法局副局長、律協黨委書記邸靜認爲,此次討論內容務實、重點突出、富有成效,期待各方一道,共同推動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助力我國涉外法治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劉豔紅表示,此次會議凝聚了多方智慧,初步形成了“課程優化—選拔創新—實踐強化—平臺支撐”四位一體的協同培養框架,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助力推動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構建。未來,該校將以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爲依託,聯合政府部門、國際組織、仲裁機構、企業、律所等參與涉外實務的主體,共同推進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落地實施,並將定期開展培養成效評估與課程體系動態調整,推動學校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