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中學:讓學生沉浸式“探秘”西北政法大學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佼 記者 馮麗)5月29日,西北政法大學長安校區迎來一羣特殊的“小客人”——30名來自山陽中學的高二年級學生。作爲連續7年對口幫扶山陽縣的“老朋友”,西北政法大學將校園資源轉化爲“行走的思政大課堂”,讓學生在這次“築夢山陽・法治啓航”研學活動中,沉浸式體驗大學生活,開啓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啓蒙”成長之旅。
上午9點,學校校史館內傳來莊嚴的宣誓聲。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學生們彷彿穿越回那段烽火歲月,感受“紅色學府”的深厚底蘊。隨後,大家一起參觀張湯墓遺址陳列館,在這個傳統法治智慧與現代法治精神的對話場域,感受中華法治文明的悠久脈絡,思考法治文明的古今嬗變。
在參觀圖書館時,學生們驚歎於寬敞明亮的閱覽室和涵蓋古今中外的館藏書籍,紛紛掏出筆記本記錄下心儀的書單。新聞傳播學院(藝術學院)現代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的“虛擬演播廳”、公安學院(公共安全法學院)實驗室的“痕跡檢驗設備”……更是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如何應對?”“網絡世界中,須留意哪些法律要點?”在一站式學生社區裡,大學生法治宣講團成員化身“法治主播”,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真實案例情景劇,爲同學們拆解生活中的法律難題。
在智慧教室裡,刑事法學院教師杜嘉雯結合生動的案例講解法律邏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當日最動人的瞬間,莫過於“成長互助行動”的溫馨時刻——學校30位2024級本科生與山陽中學30位同學兩兩攜手,互贈寫滿美好祝福的明信片,約定未來將共享學習心得,互助解決成長道路上遇到的難題和困惑。
“怎麼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如何克服學習過程中的不良情緒?”……面對中學生們拋出的一個又一個“靈魂拷問”,學校經濟學院2024級學生王馨娜以自己的成長故事爲例,鼓勵弟弟妹妹們“保持對知識的熱愛、對夢想的執着,堅持就會有光”。曾在山陽中學就讀的國際法學院輔導員黃思齊,詳細介紹學校“九位一體”資助保障體系,期望學弟學妹們“培養解決問題的韌性與樂觀進取的精神,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活動結束時,天平樓廣場的合影定格下師生們燦爛的笑臉。山陽中學教師周新靈感慨地說:“孩子們不僅看到了大學的樣子,更種下了法治與理想的種子,這樣的‘扶志扶智’比單純的物質資助更有溫度。”
“一花一葉,皆寄託着深厚的情感。”西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趙萬東熱情邀請“小客人”們報考西北政法大學,“希望這次研學活動中播撒下的法治理想種子能綻放出絢爛的花朵,期待與大家再次相聚。”
作者:張佼 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