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偉達”摩爾線程衝刺科創板,劍指千億市值?

摩爾線程的IPO申請已獲受理,這也意味着“中國英偉達”離資本市場越來越近。從募資80億,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數的比例不低於10%來看,摩爾線程上市後的市值有望達千億。

摩爾線程距離登陸A股已漸行漸近。

6月30日,據上交所官網披露,摩爾線程的IPO申請已經獲得受理,保薦機構爲中信證券。未來,公司計劃在科創板完成資本市場“首秀”。

回溯歷史,摩爾線程最早於2024年四季度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此後,該公司的一舉一動皆令市場高度關注。據悉,摩爾線程爲國內GPU領域龍頭企業,因其部分產品的性能以及創始團隊履歷,外界頻繁將其與遠在大洋彼岸的科技巨頭英偉達進行類比。

從業績表現來看,近年來摩爾線程營收快速增長,但因研發費用巨大,公司盈利尚未實現。不過即便如此,在現有估值約246億元的摩爾線程上市前夕,有關公司市值“高度”的猜想已經開始出現。

橫向比較而言,當前的摩爾線程在營收層面更接近剛剛盈利的寒武紀,後者目前市值2300餘億,最高市值錄得3400餘億。不過,摩爾線程與寒武紀也在產業化程度方面依然存在部分差異,而前者合併報表下的盈利最早還需等到2027年。

“中國英偉達”衝刺科創板

摩爾線程離科創板只差臨門一腳。

上交所官網顯示,摩爾線程的IPO申請獲得已經於6月30日獲得受理,保薦機構爲中信證券。根據公告,本次摩爾線程擬發行不低於4444.758萬股普通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數的比例不低於10%。

據悉,此次摩爾線程推進IPO進程速度較快,公司最早於2024年11月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之後又在不久前的六月中旬完成輔導驗收,而科創板將成爲摩爾線程的上市目的地。

資料顯示,摩爾線程是一家年輕的企業,成立時間爲2020年6月11日。根據公司在招股書中描述,其自主開發了MUSA架構,並在此基礎上於2021年到2024年先後發佈了“蘇堤”“春曉”“麴院”“平湖”四代GPU芯片,現擁有GPU領域領先地位。

或是因爲置身GPU業內,摩爾線程也屢屢被外界與英偉達進行比較。

招股書顯示,基於“平湖”GPU芯片的“MTT S5000”產品FP32 Vector(Flops)錄得32T,高於英偉達“A100”產品,低於英偉達“H100”產品;“S80”顯卡的單精度浮點算力性能則接近英偉達“RTX 3060”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摩爾線程的高管也有濃厚的英偉達屬性。縱覽公司董事會名單,周苑曾經擔任英偉達市場生態高級總監,張鈺勃曾是英偉達GPU架構師;而身爲董事長、總經理的張建中曾爲於英偉達任全球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經理。

目前,張建中是摩爾線程實控人;IPO發行前,其直接持有公司11.06%股份,合計控制公司36.36%股份。

從盈利能力來看,近年來摩爾線程營收大增但尚未扭虧。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爲0.46億元、1.24億元、4.38億元,複合增長率208.44%;淨利潤則錄得-18.40億元、-16.73億元、-14.92億元。

據瞭解,GPU生意具有“大投入、長週期”屬性,而作爲其中的初創企業,摩爾線程更是耗費了大量資金投向研發。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先後付出研發費用11.16億元、13.34億元、13.59億元,分別佔據營收的2422.51%、1076.31%、309.88%。

因此,摩爾線程對於資金的需求無疑較高。按照規劃,此次IPO公司計劃進一步融資80億元,應用於“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訓推一體芯片研發項目”“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圖形芯片研發項目”“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發項目”並補充10億元流動資金。

背後的豪華資本團

被譽爲“中國英偉達”的摩爾線程自然少不了資方關注。

事實上,按照摩爾線程2020年10月開始運營算起,公司在最初一百多天時間內便收穫了大量知名機構入股。

據企查查統計,2020年12月,紅杉中國、聞名投資、和而泰、五源資本參與了摩爾線程天使輪融資。之後在2021年2月,紅杉中國、深創投、紀源資本再度領投公司Pre-A輪融資,招商局創投、字節跳動、陽光融匯資本、海松資本也一併跟隨加入投資,合計規模約數十億元。

2021年11月,摩爾線程再度完成A輪20億融資,由上海國盛資本、五源資本、中銀國際旗下渤海中盛基金聯合領投,建銀國際、前海母基金、招商證券和湖北高質量發展產業基金等九家知名機構聯合參投。

2022年及2023年,摩爾線程相繼完成B輪以及B+輪融資。其中,B輪融資金額達15億元,由中移數字新經濟產業基金、和諧健康保險領投,典實資本等跟投;B+輪融資則新增了包括厚雪資本、中和資本、拓鋒投資、策源資本、恆基浦業等一系列股東。

根據招股書,在一衆資本追逐下,摩爾線程Pre-IPO輪投前估值已有246.2億元,公司股東總人數也已經達到86位。

對於其中多數的摩爾線程股東來說,趁着AI及國產替代熱潮,再借助上市契機獲得更爲豐厚回報或是他們的終極渴求。那麼,假設未來順利登陸A股後,摩爾線程的可參考市值區間在哪?

招股書顯示,當前摩爾線程可比的A股上市公司包含景嘉微、海光信息、寒武紀。着眼近年來的營收變化狀況而言,相比于波動較大的景嘉微以及始終不斷增長的海光信息,當下的摩爾線程更接近寒武紀,而後者僅從2024年四季度起纔開始有盈利記錄。

從寒武紀的市值變化情況來看,該公司發行市值約257億元,這與摩爾線程的最新估值比較接近。而上市以來,寒武紀最高曾錄得超3400億元市值,截至7月1日收盤,市值爲2355億元。

當然,必須提及的是,現如今摩爾線程與寒武紀仍存在明顯差異。摩爾線程招股書顯示,公司的產業化程度爲“量產,並已在國內市場實現商業化”,寒武紀的產業化程度爲“較高,並已在國內市場實現規模化營收”。而根據摩爾線程預測,公司最早於2027年纔可實現合併報表盈利。

資本市場的“摩爾線程熱”

在摩爾線程IPO進程不斷更新之際,A股市場也“嗅”到了機會的味道。

從摩爾線程6月18日完成輔導驗收到6月30日完成IPO申請受理期間,一衆相關概念股“起飛”。譬如,和而泰在這一階段大漲24%,勝宏科技、弘信電子、奧飛數據、東華軟件分別上漲21%、11.34%、8.45%、7.14%。

這其中,和而泰是最先被市場認知的“受益股”;據悉,2020年該公司對摩爾線程投資的期末餘額爲3000萬元,到2024年上半年,這筆投資的期末餘額爲3.06億元,投資收益近920%。

而中科藍訊也握有摩爾線程股權。目前,其直接持有股數爲134.04萬股,佔首次公開發行前總股本的0.34%。同時,中科藍訊還通過北京啓創科信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間接持有摩爾線程67.01萬股股份,佔首次公開發行前總股本的0.17%。

除此之外,其餘A股上市公司多數是與摩爾線程在業務層面具有關聯。

譬如,麥捷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迴應,公司目前已有部分電感產品供應摩爾線程;勝宏科技也曾表示,公司已與摩爾線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與此同時,弘信電子曾在2023年公告,公司與摩爾線程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打造自主可控的AI人工智能軟硬件基礎設施,並最終升級爲在算力系統領域的全方位戰略協同。

另外,東華軟件曾官宣與摩爾線程合作打造國產GPU服務器生產運營總部基地。而根企查查數據,奧飛數據則和摩爾線程共同對超燃半導體實現了入股。

值得一提的是,“摩爾線程熱”並非侷限於摩爾線程概念股的大漲。某種程度上,摩爾線程向A股發起衝擊也進一步推動了GPU企業上市浪潮。

據悉,壁仞科技已完成最新一輪15億元人民幣融資,新進投資者主要來自地方國資背景,公司計劃最快於8月向港交所遞表,第三季度正式啓動IPO進程。

而在6月30日,沐曦股份科創板IPO也獲受理,公司擬募資39.04億元。資料顯示,該公司估值210億元,略低於摩爾線程。

隨着GPU概念股的上市進程不斷推進,資本市場上的“摩爾線程熱”或將進一步發酵。

責任編輯丨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