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發現礦產大增 鋰礦佔全球拉高至20%

中國大陸今年新發現的礦產大增,並帶動中國鋰礦儲量佔全球比重從16.5%拉高至20%,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智利的30%。

中通社報導,中國礦業聯合會表示,今年中國礦產勘查取得豐碩成果,新發現礦產地80處以上,大中型佔比70%左右,預計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約25億噸礦石當量,年增長20%左右。

其中,中國鋰礦勘查成果全球領先,中國鋰儲量全球佔比預計提升至20%左右,這一突破主要源於四川、新疆、青海等地鋰輝石型、鹽湖型及鋰雲母型鋰礦的集中勘探,其中西崑崙-松潘-甘鋰成礦帶資源潛力超過3,000萬噸。

此外,鋁土礦預計新增3億噸左右,煤炭預計新增120億噸左右,石油預計新增10億噸以上,鎢、錫、磷礦等預計新增儲量年增25%左右。

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程利偉介紹,新增礦產儲量緩解中國礦產進口壓力,並優化礦種結構,戰略礦產佔比已達40%。戰略性新興礦產增長率達50%以上,遠超傳統礦種,爲礦業產業鏈提供了高品質原料支撐,推動從資源依賴向價值驅動的轉型。

在地質勘查取得進展的同時,勘查過程中的「綠色」含量也在不斷提高。目前,綠色勘查項目佔比達90%,碳排放強度較去年度降低15%,生態修復項目已覆蓋95%的勘查區。

事實上,今年1月8日,大陸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就宣佈,中國鋰礦找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鋰輝石型、鹽湖型、鋰雲母型鋰礦新增資源量均超千萬噸,鋰礦儲量從全球佔比從6%升至16.5%,排名從世界第六躍至第二,重塑全球鋰資源格局。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發佈的消息,西崑崙—松潘—甘孜長達2,800公里的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累計探明儲量650萬噸,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

松潘—甘孜就在四川,松潘—甘孜造山帶是中國西部重要造山帶之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地質隊員在甘孜甲基卡地區第一次發現這種白色石頭,定名爲「含鋰輝石花崗偉晶岩」。經過60多年不斷勘查,四川成爲中國最重要的鋰資源基地,鋰輝石已探明資源儲量超500萬噸,佔全國已探明鋰輝石型資源儲量的80%以上,居亞洲第一。

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李建康等學者研究,西崑崙—松潘—甘孜成礦帶形成70餘處以鋰爲主、共(伴)生鈹鈮鉭的稀有金屬礦產地,其中5處超大型鋰礦牀中,有4處在四川,包括康定市甲基卡、雅江縣木絨、金川縣李家溝、馬爾康市黨壩。

鋰輝石與鋰精礦。(取自百度)

松潘—甘孜造山帶發現鋰礦。(取自百度)

中國鋰礦儲量佔全球比重從16.5%拉高至20%,位居全球第二。圖爲青海省翡翠湖,因含鉀、鎂、鋰等金屬元素和鹵化物,鹽牀由淡青、翠綠以及深藍的湖水輝映交替、晶瑩剔透,宛如大地調色盤。(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