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機助力東歐農業升級
在保加利亞鄉間的廣闊農田上,一架裝載60升殺菌劑的農業無人機緩緩升空。它依靠預先錄入的三維地圖,自動避開高壓電線和灌溉水塔,在距離作物冠層恆定高度上勻速飛行,精準噴灑藥劑。地面上的無人機飛手操控着平板電腦,實時監控噴灑數據,只需輕點屏幕,就能調整飛行速度、噴灑參數,或指令無人機返航補給。
這一幕不是科技展覽,而是中國極飛科技與保加利亞農業科技企業NIK Electronics LTD(以下簡稱“NIK”)合作帶來的現實成果。
NIK成立於2002年,最初主營面積測量設備業務。經過20多年發展,公司逐步拓展爲涵蓋農業設備、軟件服務和技術諮詢的一體化精準農業科技公司,業務範圍覆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意大利和南非等多個國家。
自2021年起,NIK開始引進並銷售中國極飛科技的農業無人機產品,這一戰略合作迅速成爲公司新的增長引擎。極飛無人機憑藉精準噴灑、自動避障、地形跟隨和路徑規劃等先進功能,顯著提升了農業作業效率,受到歐洲和非洲客戶的廣泛歡迎。
NIK首席執行官伊沃·庫馬諾夫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傳統農業機械相比,無人機噴灑方案優勢明顯。首先,無人機可以作業於普通機械難以到達的區域,比如果樹樹冠和雨後泥濘的農田。其次,依靠智能控制系統,無人機可通過限制航程、設定地理圍欄和調整飛行速度來確保作業的安全性與精準性。再次,由於噴灑更爲均勻有效,還能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環境負擔。對面臨勞動力短缺的農業地區而言,無人機的引入顯著提升了整體生產效率。
根據NIK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公司累計銷售的極飛無人機數量穩步攀升。庫馬諾夫表示,隨着飛手網絡的擴展和售後體系的完善,公司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銷售額突破1億元人民幣的目標。
在推動無人機合法化方面,NIK發揮了積極作用。公司協助保加利亞政府建立了農業無人機噴灑的相關法規,使保加利亞成爲歐盟首個實現該技術全面合法化的國家。此外,NIK還與歐洲最大農民組織Copa—Cogeca展開合作,積極推動無人機技術在歐盟農業政策和補貼體系中得到認定,已向歐盟委員會提交多項政策建議。這些努力不僅推動了相關技術在歐洲的政策認定,也爲農業機器人在歐盟國家的廣泛使用奠定了基礎。
庫馬諾夫認爲,NIK與中國農業無人機企業的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東歐地區的重要實踐。他表示,通過將中國技術與本地農業需求結合,不僅提升了當地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也爲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展望未來,庫馬諾夫希望雙方可以進一步探索在設備聯合生產方面的合作,以便更好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我們相信,這將爲推動東歐農業現代化、提升區域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經濟日報駐索非亞記者 蔡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