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助陣 桃雲嘉農業升級

桃園市農業局自2023年7月成立「桃園智慧農耕團」,由具智慧化技術的青農協助農民耕作,吸引青農返鄉種田。(桃園市政府提供/姜霏桃園傳真)

桃園市農業局2023年7月率全國之先成立「桃園智慧農耕團」,由具智慧化技術的青農協助農民耕作、吸引青農返鄉。雲、嘉2縣也協助農民利用智慧科技改善傳統農事,大幅提升產能、節省農事人力。

桃市農業局說,智農團包括機械、智農、食農、淨零循環4箇中隊,在水稻、蔬菜、雜糧、花卉及特用作物共89位團員,由智農團彈性調度滿足農民代耕需求,解決缺工問題,同時透過專業系統化訓練,使農友熟悉農機操作和栽培技術。

總教官吳成富說,原本單打獨鬥的農民,在智農團提供智慧農業技術、經驗、通路行銷等資源後,透過智慧農業跟機具有效改善從農環境並提升效率。

雲縣府2年前起補助農民使用科技應變30萬到100萬元,莿桐鄉宏升芽菜經縣府補助建構「智動化培植系統」,從栽培、清洗、秤重、包裝、檢驗一條龍,從慣行農法轉爲有機栽培,成功打開超市及賣場通路。

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說,縣府開辦農業大學多年,近年加重傳授智農知識,帶學員參訪成功轉型案例,30到50歲的農民接受度高,小面積測試成功後纔會加重投資,2024年有10多家農場負責人申請監測、節能、節電設施補助,今年繼續辦理。

嘉縣府去年首度與農民合作導入智能水稻管理系統,建置在7筆不相連、總面積2.5公頃的分散田區,透過水位監測、灌水自動化雲端控制等技術,搭配農改場推廣的間歇灌溉,每年可省水約1萬7912公噸,稻米收成還提高10%。因示範種植成功,且設備投資不高,不算攝影機僅約5、6000元,縣府今年起擴大推廣,將補助50%經費鼓勵農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