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轉折?1/十五五規劃透露4大財經密碼 大陸青年更熱衷抱鐵飯碗了?
「十五五」提出新質生產力和擴大國內的高質量發展,預期未來˙教育體系和資源會朝向AI、大數據、綠色低碳等學科發展,教育成爲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的戰略資源。新華社
「『十五五』更強調中國國內經濟的結構調整,而不是對外開放;在向內看的同時,未來這五年,中國的國家社會關係將產生重要變化。」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如是說。
趨勢1、「對內」比「對外」重要
中共第20屆四中全會日前審議通過關於「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的建議,曾偉峰解讀,本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把從2018年訂下的「六穩」經濟政策,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轉變爲「四穩」,去掉了穩外貿、穩外資,顯見相較於「對外」,「十五五」更重視「對內」。
而在「十五五」中提及「六個堅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也已經不提開放,而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不見了」。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報系資料照
趨勢2、改革大於開放
曾偉峰強調,過去在「十三五」、「十四五」改革和開放是同等重要,「這次開放的比重相對沒有這麼大,重點是放在改革這部分。」
至於改革怎麼改?曾偉峰分析,「十五五」看到的是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所有領域的內在系統工程,重新呼應習近平於2014年提出的「四個全面」理論,特別是這次還提出「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相結合」,就是要在堅持深化改革,其實會更放大所謂的有爲政府。
趨勢3、開放重視「高水平」
「十五五」開放的概念和過去不一樣,強調的是擴大高水平開放和制度性開放。
曾偉峰解釋,過去的開放是無限度的開放,只要有外資來,或是任何有助於發展的投資都歡迎,「就像鄧小平講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這次的高水平開放,不只是黑貓或白貓,還要是好貓,真的要抓大老鼠的貓。」
至於制度型開放?曾偉峰說,「開放不再是單純的開放市場,而是制度型的對接,就是中國的標準要和國際的標準一致,甚至將來有機會可以設定國際標準,開放是爲了改革做準備。『十五五』中提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就是把開放變成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建立完全向內看的基礎。」
然而,「向內看」對國家社會關係亦可能造成巨大的衝擊。曾偉峰表示,一是政企關係的改變「十四五」強調有效市場,「十五五」強調有爲政府,有爲政府會在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中,扮演更重要或更強的戰略引導者的角色,國進民退的現象會更加明顯,「十五五」後,政府和企業的關係,可能會更朝向有爲政府傾斜。曾偉峰說。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趨勢4、國進民退更明顯了
其次,「十五五」提出新質生產力和擴大國內的高質量發展,教育體系和資源會朝向AI、大數據、綠色低碳等學科發展,教育成爲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的戰略資源,「若是這樣,可以預見未來勞動力市場會嚴重的向公部門傾斜。」
「其實現在已經看到此一趨勢。因爲公部門獲得更多資源,根據調查,2024年大學畢業生偏好進國營企業比例達47%、偏好進私營企業的只有12%左右;但在2020年,偏好進私營企業的比例25%、偏好進國營企業的36%。非常明顯的,勞動市場已出現國進民退的現象。」曾偉峰說。
第三,過去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長期穩定」被視爲「兩大奇蹟」,而社會治理正是維持奇蹟的重點。曾偉峰表示,「十五五」是否會運用更多新科技,以便有效進行預防性風險,值得關注。
延伸閱讀》中國經濟轉折?2/一帶一路不再大撒幣 「十五五」高質量發展能通過考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