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恆大將退市 重組尚無明確可行路徑

中經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

8月12日晚間,中國恆大(3333.HK)公告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已決定取消其上市地位的決定。公司最後上市日期爲2025年8月22日,並將於2025年8月25日上午9時起取消上市地位。中國恆大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無意就上市委員會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決定申請複覈。

至此,中國恆大自2009年開始的港股上市之路即將結束。截至2024年1月29日停牌前,中國恆大股價報0.163港元/股,總市值爲22億港元。

作爲曾經的“宇宙房企”,中國恆大及其創始人許家印彼時風光無兩。直至2021年下半年,恆大系債務危機開始顯現。《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2024年1月,中國恆大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盤。2024年8月,中國恆大清盤人向許家印、公司前行政總裁夏海鈞、公司前首席財務官潘大榮、許家印前妻丁玉梅以及三家與許家印、丁玉梅有關聯的實體發起訴訟,中國恆大尋求向上述7名被告收回股息及酬金約60億美元。

中國恆大清盤人在公告中表示,自2024年1月29日起至2025年7月31日期間,清盤工作目前已取得多項進展,但有關該公司清盤案的價值(包括資產與負債)仍極不明朗,以致清盤人目前無法就債款攤還預期提供任何指引。“本集團整體重組尚無明確可行路徑。”

16年上市路終結

公告顯示,2025年8月8日,中國恆大收到聯交所發出的信函,表示基於公司未能滿足聯交所對其施加的復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且公司股份一直暫停買賣,並未於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復買賣,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根據相關上市規則,已決定取消中國恆大的上市地位。在最後上市日期之後,中國恆大的股票仍然有效,但將不會在聯交所上市以及不可在聯交所買賣。

此時,距離中國恆大於2024年1月29日開始停牌已過去一年半有餘。

公司官網顯示,中國恆大所屬的恆大集團成立於1996年,旗下擁有恆大地產、恆馳汽車、恆大物業、中國海南海花島等產業。其中,恆大地產集團在全國280多個城市擁有1300多個項目。

1997年,恆大集團在廣州開發的第一個樓盤金碧花園兩個小時內搶購一空,實現銷售額8000萬元,獲得其起步發展的第一桶金。隨後幾年,恆大迅速成爲廣州頭部房企。2013年,公司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元。直至2016年,恆大集團躋身世界500強,成爲“全球銷售第一房企”。也就在此時,恆大集團完成多元化發展的產業佈局,實現從房地產業向“房地產+服務業”的轉型。

2019年,恆大集團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2035年超500萬輛,打造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耐人尋味的是,恆大集團官網上對公司發展歷程的介紹到此爲止,2020年以後不再顯示相關信息。現實中,恆大系的經營暗涌流動。

2021年,中國恆大出現流動性危機。2022年3月,中國恆大、恆大物業(6666.HK)和恆大汽車(0708.HK)三家恆大系上市公司宣佈延期發佈2021年年報。2023年9月,中國恆大公告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截至2023年11月末,恆大地產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3163.91億元,標的金額3000萬元以上未決訴訟案件數量共計2053件,標的金額總額累計約4900.69億元。

2024年5月,證監會依法正式對恆大地產債券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恆大地產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罰款41.75億元,對恆大地產時任董事長、實際控制人許家印處以頂格罰款4700萬元並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涉鉅額債務

根據中國恆大清盤人披露的清盤進展報告(2024年1月29日起至2025年7月31日期間),清盤人獲委任後,隨即與中國恆大及其兩家主要上市子公司——恆大物業、恆大汽車的董事會、高級管理及相關人士進行重組磋商事宜。就恆大汽車而言,清盤人獲悉一項關於公司清盤前提出的投資方案依然“有效”,若該方案能落實,將可爲公司注入重大資金。清盤人緊急採取行動確認該投資者是否仍有興趣推進交易,但該交易最終未能達成。與此同時,有一名新的潛在投資者出現,但各方最終也未能達成交易。截至目前,清盤人尚未收到其他意向書。

此外,清盤人自獲委任以來,瞭解到恆大集團目前面臨數以百計的債權人訴訟,多是針對恆大集團的內地子公司,上述訴訟導致資產遭到凍結、強制執行啓動程序、部分房地產項目被信託公司接管以及破產程序。在現階段,清盤人認爲恆大集團難以實現整體重組,但清盤人仍將繼續探討潛在可能性,並將繼續專注於資產變現、調查破產原因及可能由此產生的法律訴訟。

目前,恆大集團的變現金額合計約20億港元(2.55億美元)。其中,僅約8170萬港元(1100萬美元)來自中國恆大直接持有的資產,餘下約19億港元(2.44億美元)來自附屬公司持有的資產。“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資產的所有權結構是多層次的,並涉及在多個司法管轄區註冊成立的公司實體,當中有大量複雜的集團內部交易,在某些情況下還有外部債權人。上述情況導致資產變現所得款項回籠至中公司變成一項十分艱鉅且耗時的工作。”清盤人表示。

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盤人已收到187份債權證明表,當中提出的債權總額約爲3500億港元(450億美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恆大最後一份“單獨”經審計財務報表披露的負債額約275億美元。

(編輯:趙毅 審覈:童海華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