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九三閱兵在即 學者:留意同時對臺進行聯合戰備警巡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1日下午舉辦「中共『九三閱兵』可能操作及影響」座談會,由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右3)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含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左起)、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李福鍾、臺灣安保協會理事宋承恩、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記者陳宥菘/攝影

中共將舉行九三閱兵,學者提醒,這次中共閱兵雖以北部戰區、中部戰區的力量爲主,但東部戰區、南部戰區仍有餘力對臺灣進行聯合戰備警巡,或在南海有些行動,不能忽略臺海跟南海的安全。

因應中共9月3日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活動,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1日下午舉辦「中共『九三閱兵』可能操作及影響」座談會,邀請國際政治、歷史、軍事等領域專家學者作出預判及分析。

從軍事層面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指出,這次閱兵展示的裝備如「鷹擊」飛彈,是否可以連結到解放軍的A2/AD(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展出的裝甲部隊是否加裝反無人機裝備,展現因應俄烏戰爭之後學習的經驗教訓等,以及去年解放軍重整指揮體系後的軍改成效等,都可以密切觀察。

林穎佑提醒,這次中共閱兵以北部戰區、中部戰區的力量爲主,東部戰區、南部戰區不太可能拉到天安門去閱兵,因此其海空部隊依然保留着實力,這段時間內會不會同時有聯合戰備警巡,或在南海有些行動,「觀察北京閱兵也不能夠忽略臺海跟南海的安全」。

此外,林穎佑說,閱兵代表習近平對軍權的掌握性,固然黨指揮槍,但槍桿子出政權,掌握中國,最重要的是掌握解放軍。他也提到,近一段時間共軍高層有許多人事變化,可利用這次閱兵觀察哪些高層、將領「又不見了?誰又重新出現?」。

從國際角度看,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指出,大陸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與九三閱兵相結合,壯大外國領導人出席閱兵陣容,所呈現出的是一個分裂的世界裡,有兩個地緣政治的陣營,分別是以美國爲主的西方國家缺席,以中國爲主的全球南方出席,彼此互不對盤。

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指出,大陸九三閱兵是一個全面性的組合拳,對臺灣、第一島鏈國家、西方民主同盟國家,甚至對全球有關「一中」話語權都有影響。對臺方面,則結合法律、歷史、國際論述等戰略,除了消滅中華民國臺灣的國際人格、掌握並扭曲歷史話語權,也某種程度挑動了臺灣內部對歷史詮釋或認知的對立。

王智盛提到,大陸紀念抗戰結束的原因,是因爲其等同紀念臺灣脫離日本、迴歸祖國。他推測10月25日大陸針對臺灣光復的紀念規格「只高不低」,「九三閱兵只是開始,真正的高潮會在臺灣光復」。他認爲,大陸利用「三個80年」(對日抗戰80週年、臺灣光復80週年、聯合國成立80週年)的操作會像是漏斗一樣,從九三閱兵全面式的紀念,最後完全是針對臺灣的做法,製造臺灣的對立和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