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九三閱兵 蘇紫雲:中俄朝組反西方軸心
中共九三大閱兵,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直言,閱兵臺上哪些人出現、誰又失蹤了是主要看點之一。記者陳政錄/攝影
中共九三閱兵,其對外和對內意義,是否秀出新式軍武受到關注,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今天表示,二戰是反軸心國的勝利,中華民國纔是當時真正的同謀國,但諷刺的是,從今年將出席中共閱兵的國家來看,三軸心變成中國大陸、俄羅斯和朝鮮,其強硬姿態和反西方聯盟的成形,反而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威脅論」,引起西方民主國家的擔憂。
中共將於九三大閱兵,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睽違多年主動召開座談會,主題爲「中共舉辦『93 閱兵』」活動內外目的與意涵」。
蘇紫雲就中共藉由閱兵,展示的政治作戰手段表示,中共已將「93 閱兵」制度化爲 10 年一度的國家儀式,強化中共抗戰敘事,更運用盛大儀式強化民族主義動員,彰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果以期可穩固習核心。
但他坦言,相較民主國家系以和平緬懷方式舉行二戰紀念活動,中共方式展現軍事現代化成果,並運用外交排場暗示具備與西方對抗底氣,其強硬姿態僅是再證明「中國威脅論」屬實,導致民主國家強化反制動力。
蘇紫雲還列出當年二戰國際宣傳海報上,中華民國國旗並列在上的畫面表示,二戰是反軸心國的勝利,中華民國纔是當時真正的同盟國,歷史不能改變,然諷刺的是,現在變成中國大陸、俄羅斯、朝鮮組成反西方的三軸心,引起西方國家的擔憂。
至於對內,蘇紫雲認爲,此次閱兵可視爲習近平推動軍改的驗收,強調其雙重嚇阻、戰略嚇阻能力,包括類似俄羅斯「波塞冬」核魚雷的陸版「末日魚雷」等軍武可能亮相,但這種威脅同樣不利於大陸的國際宣傳和形象。
作爲嘉賓出席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會後受訪也提出,中共將藉此次閱兵,向外國展示軍工科研能力,達到軍火外交,對內提升習的權力掌握,對臺則進行統戰,要吸收繼承中華民國的抗戰成果,藉此傳達其所謂的一中原則。
林穎佑提醒,此次閱兵,可關注當天出席的中共高層尤其共軍人士變化,和解放軍軍改後,相關編制調整可能的對臺威脅,例如戰略支援部隊取消後,其信息支援部隊,或軍事航天相關部隊級別調整,以及展示的軍武,例如可關注坦克是否有借鑑俄烏戰爭經驗,對反無人機做出調整,思考未來臺灣是否做相應調整等。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說,中共近期曝光大量未經驗證的武器,並企圖竄改抗戰歷史,而此次閱兵看點除了武器跟士兵,看點還包括閱兵臺上那些人出現、誰又失蹤了,和國際地緣政治變化,新的威權同盟、軸心集團是否成形。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張國城也觀察指出,中共本次紀念活動是一場高度政治化的國際戰略表演。意圖利用這次閱兵儀式,對外傳遞軍事威懾能力、強化國內領導權威,並營造外交上的「反美統一戰線」。
美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董事長程曉農則說,中共現在面臨美中冷戰、內部經濟下滑的第三次雙重危機夾擊,但恐無力解決,因此有藉舉辦閱兵活動,除希望達成威嚇臺、美、日等國目的,更有恫嚇中國大陸人民企圖,扼殺因不滿內部問題無解而反抗中共之風險。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今天表示,二戰是反軸心國的勝利,中華民國纔是當時真正的同謀國,但諷刺的是,從今年將出席中共閱兵的國家來看,三軸心變成中國大陸、俄羅斯和朝鮮,反而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威脅論」,引起西方民主國家的擔憂。記者陳政錄/攝影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睽違多年主動召開座談會,主題爲「中共舉辦『93 閱兵』」活動內外目的與意涵」,左起爲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張國城、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記者陳政錄/攝影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說,此次閱兵可關注解放軍人事變動和軍改成效、新式軍武調整等。記者陳政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