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打造北極航道抗美 拚6年內通航

中俄近年加強北極航道合作,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州長齊布利斯基日前表示,北極航道開發具有戰略意義與物流潛力,將爲全球貿易格局帶來積極影響,並預計未來五到六年內實現全年通航。

北極航道是俄羅斯北極地區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從喀拉海峽至普羅維傑尼亞灣全長約5600公里。作爲連接歐亞的最短海上通道,較傳統航線可縮短九至15天航程。

針對中俄北極航道的開發,先前有觀點認爲,美國威脅「奪回」巴拿馬運河、吞併格陵蘭,意圖掌控全球海運隘口之際,中俄加強北極航道合作,是應對美國的「霸道」舉動,確保自身戰略利益。

新華社報導,齊布利斯基指出,北極航道作爲連接亞、歐最短的海上航道,預計在未來五到六年內實現全年通航。

齊布利斯基提到,阿爾漢格爾斯克州先前推出「北極快線一號」海鐵聯運物流專線,連接莫斯科、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和中國港口,節省時間最多可達25天,大大縮短運輸時間、物流成本。

針對北極航道開發合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日前指,中方願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北冰洋沿岸國家,以及其他感興趣的國家一起,在北極航道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方面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進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

事實上,早在2017年7月,中俄即提出開展北極航道合作,共拓「冰上絲綢之路」。伴隨全球氣候暖化,北極航道夏季通航期逐漸變長。去年6月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中俄兩國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建造五艘Arc七級極地集裝箱船,部署在連接上海、寧波與聖彼得堡、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北極航線上,首船預計2027年投入營運。

今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簽署「關於進一步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即包含「加強北極航道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