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卓揆迎戰演過頭 政院財劃法暗藏這些魔鬼
行政院會今天討論、通過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行政院長卓榮泰(中)親自說明修正重點,並向在野喊話退回總預算重編不可行。記者胡經周/攝影
朝野財劃攻防端上臺面,閣揆卓榮泰今上火線說明行政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修正重點,對地方釋出的財源其實比財長提出的數字還多了319億元,已相當接近國民黨版數字;對照卓揆日前的「迎戰說」,看來是演過頭了,民進黨真正在打的算盤其實只是「削藍白補綠」而已。但不管藍綠白,都是自己國人,都要照顧,卓揆一開始就擺出戰狼態勢,並無必要。
行政院今天通過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卓榮泰表示,政院版財劃法對挹注地方的財源上看1兆2002億元,再創新高,其中包括統籌稅款8213億元、一般性補助(扣除地方自辦事項,保留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1421億元、計劃型補助維持2368億元;卓強調,面對立院可能拒絕院版、要求重編等,「退回重編毫無道理、無法接受」。
卓揆掀開政院的底牌,比昨天財長莊翠雲提出的數字確實更讓地方開心。莊翠雲昨天指出,明年度總預算中,中央將整體釋出1兆1683億元,其中統籌稅款8874億元,還有一般性與計劃型補助款。換算一下,一般性與計劃型補助款爲2809億元。
沒想到才隔一天,數字又變了,卓榮泰對地方再加碼319億元,以明年總預算3兆350億元來說,地方財源已達39.54%,距離上週三讀通過的國民黨版財劃法的40%,僅有0.46%的些微差距。換句話說,國民黨版財劃法也不是難如登天,這就讓人看不懂,卓揆近來的全面迎戰,到底是在演那出?
值得觀察的是,政院拿出自己的修法版本後,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鍾佳濱馬上附和,指立法院去年修財劃法,在野喊話送出政院版,其實朝野過去存在默契,「都是以政院版作爲最終版本討論」。但如果政院版對地方釋出財源和國民黨版差不多,政院再提版本,鍾又說以政院版爲最終版本,意欲爲何?
魔鬼總藏細節裡,卓揆提出的統籌稅款比財長多661億元,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也是重點所在。行政院版本就是要水平重分配,美其名滿足地方基本財政收支差額及搭配財源保障機制,以財政努力及基本建設需求兩大類指標進行分配,前者納入土地面積、人口數、工業就業人口數、農林漁牧就業人數、農林漁牧業產值。說穿了,就是要作大綠營縣市的餅。
至於一般性與計劃型補助款從3807億元減至2809億元,少了998億元,一方面是地方財源增加,事權調整,另一面也要避免再發生違法統刪及補助送審的疑慮,九合一選舉在即, 民進黨也不想再冒風險,其中當然有選舉考量。
只是,依去年立院三讀通過的財劃法,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分配比例改爲60/40,中央要多分配3753億元的稅收給地方,日前三修財劃法,比例依舊維持,卓揆提出給地方的財源也達總預算的39.54%,與國民黨版本僅差138億元,卓揆要拿水平分配調整來換「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前一年、計劃性補助款不得低於過去10年同財力級次縣市平均」,就來好好講,輕率說要全面迎戰,拒絕重編預算,把藍白縣市當敵人,對民進黨到底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