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步步“搶跑”宇樹科技:打造機器人“全家桶” 發佈新款機器狗

《科創板日報》8月22日訊(記者 李佳怡)多款新品接連亮相,智元機器人動作頻頻。

8月21日,智元機器人在上海舉辦首屆合作伙伴大會。公司董事長兼CEO鄧泰華現場發佈智元戰略規劃。據透露,該公司今年計劃實現數千臺機器人出貨,明年預計將提升至數萬臺,並希望在未來幾年每年出貨量達數十萬臺。

大會現場,《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智元機器人展示了面向講解接待、文娛商演、工業智造、物流分揀、安防巡檢、商用清潔、數採訓練、科研教育八大場景的定製化解決方案,並提供了百臺機器人供參會者現場體驗。

多款新品首亮相,智元要打造機器人“全家桶”?

大會現場,智元機器人合夥人兼副總裁姜青松提到,具身智能正從實驗室走向千行百業,而智元有着業界最完整的機器人產品家族。

此外,姜青松表示,智元針對講解接待、文娛商演、工業智造、物流分揀、安防巡檢、商用清潔、數據採集訓練及科研教育八大場景,推出了相應的定製化解決方案,並實現多行業規模化應用。

會場外圍,《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智元機器人根據上述八大商業應用場景設置了相應展區,並有相應產品進行工作實操展示。

包括其旗艦機型遠征A2、主力機型靈犀X2、OmniHand 2025系列靈巧手、四足機器人D1系列在內的多款產品也在現場亮相,與參會者交流、互動並展示多種功能。

在科研教育展區,記者注意到,智元機器人所投資的初創企業“靈初智能”攜帶靈巧手、具身智能產品出席活動現場。現場工作人員通過佩戴靈巧手設備,與具身載體實現了動作同步演示。

據算法工程師李若衝介紹,其爲遙操作系統,可經由雲端互聯網完成遠程同步控制,能夠應用於化學實驗室、煤礦等實際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8月17日,智元機器人也正式推出自己的靈巧手OmniHand 2025系列,包含面向交互服務的“靈動款”與專注專業作業的“專業款”兩大產品,且“靈動款”已於18日登陸智元商城及京東商城。

此外,智元機器人近期公開多項與靈巧手相關的專利,其中包括涉及腱繩套管環節的發明專利《靈巧手手指、靈巧手和機器人》,以及“靈巧手拇指、靈巧手和機器人”專利獲得授權。

在安防巡檢展區,智元機器人展示了於18日新發布的D1系列四足機器人產品,包括D1 Pro、D1 Edu和D1 Ultra三款機型,相關產品已在京東商城與智元商城正式上架。

記者注意到,除已發佈的D1系列機型外,智元還展出了多款尚未正式推出的四足機器人產品,其中包括配備滑輪的版本以及體型明顯更大的型號。

據悉,這兩款分別爲D1 Max和D1 MaxPro。其中,D1 MaxPro具備較強的負載能力,有效負載爲50kg,最大負載可達100kg,可應用於工業巡檢、應急救援及物流運輸等場景。截至21日,京東商城與智元商城暫無兩款產品上線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TO彭志輝攜手新產品“靈犀X2-W”亮相會場。該款產品具備全向移動底盤、高自由度雙臂及仿生手腕等核心特性,爲基於X2平臺衍生、專爲“作業智能”打造的輪式雙臂機器人原型。

彭志輝表示,目前靈犀X2-W尚處原型階段,但隨着算法模型持續突破,或有望成爲下一代具身智能作業機器人的標杆。

多戰略規劃發佈,明年將下線數萬臺

智元機器人合夥人兼具身業務部姚卯青在談及此次合作伙伴大會時表示,機器人研發需深入各個行業以產生實際應用價值。大會旨在吸引更多下游夥伴參與,使具身智能起碼前期能夠試用起來,共同積累真實場景、真實行業的數據與經驗,加深對行業、系統的理解,從而促進機器人設計優化,以更好應對、更加適配實際應用痛點。

智元機器人通用業務部總裁王闖也向記者強調,收集應用場景中各類問題的重要性。其指出,單一應用場景內產品的交付量達到1000臺,是驗證商業化是否成熟的重要節點。“1000臺至少能把各種各樣的問題收集回來,把客戶各種各樣的需求打磨的比較好,在這個場景下持續迭代的循環。”

對此,智元機器人在大會現場公佈了多項戰略規劃,以推動機器人產品應用場景落地、加速商業化應用進程。

智元機器人董事長兼CEO鄧泰華啓動專注具身智能產業鏈的創業加速計劃“智元A計劃”,旨在孵化50 + 高潛力早期項目,在三年內打造千億級產業生態。據悉,首期創業營已於8月21日面向全球機器人初創企業、開發者團隊正式啓動招募。

此外,鄧泰華透露,智元機器人今年計劃實現數千臺機器人出貨,明年預計將提升至數萬臺,並希望在未來幾年每年出貨量達數十萬臺。

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CTO彭志輝則發佈三年規劃表示,未來三年希望能夠實現數十萬臺級通用機器人規模部署,支持百種任務的自主泛化能力並構建一個開放、可進化、自生長的通用機器人生態系統。

針對海外市場方面,智元機器人通用業務部總裁王闖則向記者透露,今年的海外市場擴張分兩步推進。一方面,在北美市場圍繞數據驅動等方面開展科研教育合作,藉助當地學術界資源,爲智能技術發展提供支撐;另一方面,推動商業出海,重點區域包括東南亞、日韓和歐洲等地區。

值得關注的是,彭志輝發佈機器人動作與表達創作平臺“靈創平臺”。據其表述,該平臺可將機器人二次開發難度降低到0門檻,AI加成的機器人多模態內容生成與編輯工具,支持大量動作種類、預覽編輯、動作導入、編排演繹等核心功能。

彭志輝強調,機器人正從實驗室走向生活和產業,但“交互表達”仍是瓶頸,合作伙伴和二開用戶需要更簡單、高效的方式來定製機器人行爲,“靈創平臺的願景是讓機器人像人一樣自然表達,讓創作者像導演一樣自由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