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北檢證人接觸認定擴權 陳智菡:北院明確化可避免爭議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前民衆黨主席柯文哲12日遭高院撤銷交保時,有網友將矛頭指向與柯文哲同車的民衆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狠酸她是「豬隊友」。但北院15日維持原交保裁定,且發回更裁也與所謂「同車」的質疑無關,不少小草涌入陳的臉書聲援。對此,陳智菡今(15日)說,確實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於外界透過混淆視聽的方式模糊輿論焦點,北院把一切明確化是最好的,大家在相關的規範方面都有一個依循,也避免掉爭議。
▲臺北地院審理京華城案李文宗作證柯文哲出庭,民衆黨團主任陳智菡受訪。(圖/記者黃克翔攝)
陳智菡指出,首先,北院最原始的交保裁定的部分,對於證人說到不能接觸,但民衆黨所理解到的不能接觸的證人,應該都是「尚未詰問的部分」,不然本案被檢察官、調查官所傳訊的證人多達2、300位,而且很多都已經具結了,不只具結,也沒有在後續要再被傳喚的範圍內,「如果全部曾經接受訊問的人,都是不能接觸的範圍,這顯然有點擴權」。
陳智菡說,所以也藉由這一次的機會,上週四開庭的時候,柯文哲主席的律師就當庭向北院提出要求,希望北院這邊能夠明確規範,後來高院有了這樣的裁定,再到昨天的結果,「把一切明確化來說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這樣子大家在相關的規範方面都有一個依循,也避免掉相關的爭議」。
另外,記者問到,今天跟喊話柯文哲時,柯表情比較嚴肅,是否在訴訟策略稍微有調整,讓柯主席儘量不要談論跟政治有關的議題?陳智菡說,柯主席一直都屬於比較隨性的政治人物,「他在情緒語言或者是肢體動作表情的表達上,一直都非常自然」。
陳智菡說,上個星期應該也是有記者朋友直接問了那句話,柯文哲非常直覺的反應,「不過他對於每一次的出庭他都是非常的慎重的」,畢竟這個司法官司檢察官這邊帶着很多預設立場、先射箭來畫靶,想盡辦法要入他於罪,主席這邊一定是審慎的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