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時代:南寧交通邁向智能高效綠色新階段

在南寧東站網約車候車區,乘客使用智能候車系統便捷約車。記者潘浩攝

人工智能是區域交通運輸效率躍升、安全保障及模式創新的核心變革驅動力。

朝着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着力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目標,南寧市積極推進“人工智能+交通運輸”深度融合,從公共交通出行到交通樞紐秩序整治,再到重大交通工程建設,各領域加速行業向智能化、高效化、綠色化轉型。如今,智慧交通已深度融入我市交通運輸行業的方方面面,“智行時代”正在賦能美好生活。

智能管理

公共交通出行體驗更美好

“我第一次到南寧東站,爲下高鐵後怎麼打車而發愁,沒想到沿着地面指示很快就找到網約車呼車區域,並使用智能候車系統很快就叫到了車。”湖南旅客王行忠在使用南寧東站網約車智能候車系統打車後,高興地說。

今年上線的智能候車系統運用智能調度技術,實現“車輛即達即上客”,從根本上解決了“車位資源被佔用、車輛長時間候客”等行業痛點,實現了場站通行效率與乘客出行體驗雙提升。

“我們應用三大智能管理模塊構建高效運營體系。平臺建立標準化網約車數據庫,並與南寧市網約車協會實現數據互通互聯,通過智能軟件系統自動篩查並過濾違規車輛;運用動態算法模型對場內網約車數量進行智能調配,根據實時客流數據優化車輛分佈密度,加快車輛週轉速度;採用可視化引導系統優化乘客尋車體驗,在候車區域設置高清智能顯示屏,實時更新進場網約車的具體停車信息,方便乘客快速定位車輛所在區位,接駁效率大幅提升。從目前監測數據看,系統啓用後,乘客平均候車時間大幅減少。”該系統項目經理姚新表示。

在南寧吳圩國際機場,乘客接駁出行滿意度在“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助力下實現躍升。乘客走出機場到達廳,即可享受網約車和出租車零距離接駁帶來的便利。這得益於一套智能調度系統和電子圍欄的建設。

“以前,網約車和出租車在機場沒有固定的候客區域,很多司機在非指定候客區域候客、上客。使用智能調度系統和電子圍欄後,網約車和出租車有了統一停靠的位置,機場根據客流量、接單速度、進場時間等因素放行車輛。司機接單後,通過網約車和出租車專用通道直接進入機場內部的乘車候客區域,而乘客在相應的上車通道排隊候車即可。現在,乘客出機場後使用平臺打車,約5分鐘後就能坐上車。”南寧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三大隊副中隊長樑雪說。

目前,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出租車日均發車量約400輛,網約車日均發車量約1500輛,車輛調度效率較之前均提升50%以上,乘客對機場出行接駁的滿意度提升至97.5%。

南寧市道路運輸發展中心出租車科科長盧俊宏介紹,中心除了指導網約車平臺企業在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南寧東站等關鍵點位設置動態電子圍欄,還引導企業通過AI系統實時分析列車、航班抵離信息、場內車輛排隊情況、乘客需求密度等數據智能調控車輛,引導車輛有序進入接駁區,減少乘客候車時間,同時避免瞬時擁堵或空置,提升車輛運轉效率;推動、支持網約車企業啓用AI驅動的智能聽單系統,深度結合“醫校商園”等區域的實時需求預測、歷史擁堵數據、道路通行狀況,甚至大型活動信息,進行多維度最優匹配,提升熱點區域的響應速度和接駕效率。

智能建造

交通工程建設更安全更高效

在南寧南過境線(吳圩機場至隆安延長線段)公路現場,項目控制性工程上正右江特大橋即將進入主體鋼結構吊裝施工階段。如何保障大橋主體鋼結構從右江江面運輸船隻上起吊後精準到達安裝位置,如何保障這些巨大的鋼結構在“拼積木”的過程中安全施工?該項目建設的“數字指揮調度平臺”功不可沒。

該平臺通過融合應用物聯網、智能視頻等技術,建設項目生產指揮調度中心,包含電子沙盤、形象進度、安全監控等模塊,實現現場實時知情、動態可控。尤其是針對纜索吊裝系統的智能監控監測系統、特種設備加裝了傳感器、AI攝像頭,通過信息化手段保證現場施工安全。

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有限公司南寧南過境線(吳圩機場至隆安延長線段)公路總包部總工程師同少東說:“屏幕顯示的是佈置在大橋現有結構上的攝像視角,通過傳感器和AI識別,一旦有數據即將超過限定值,系統就會發出警報,技術人員會迅速查看並處理。”目前,這套系統可智能辨識施工現場30餘種不安全行爲和風險隱患,核心場景安全隱患識別率大於90%,並在0.5秒內完成上報系統。

該項目還實現了路面信息化應用,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移動平臺等,將水穩拌合站生產、瀝青拌合站生產、混合料運輸、攤鋪機攤鋪、壓路機碾壓等各環節進行智能化鏈接,避免因人爲、材料、機械等因素造成施工質量隱患。同時,通過應用3D攤鋪技術、數字化攤鋪碾壓、車輛行駛軌跡實時定位等信息化手段,讓施工現場、成品料運輸、拌合站生產形成統一連線,實現施工現場線上信息化全過程管理,達到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良好效果。

智能應用

持續深化“人工智能+交通運輸”

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南寧市交通運輸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目前,市交通運輸局推動完成南寧市多式聯運協同平臺項目8個功能模塊的開發;推動南寧市低空飛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項目加快建設;推動城市軌道交通智慧車站建設,完成地鐵5號線廣西大學站、小雞村站8臺立式智慧BOM(半自動售票機)安裝工作;實施南寧東站交通引導提升工程,實現軌道、公交、共享“一碼通乘”及聯程優惠;新增巡遊出租汽車便民服務入駐“愛南寧APP”;啓用南寧市智慧公路平臺,實現公路行業監管全過程“一張圖”可視化管理。

下一步,南寧市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交通運輸”,推動AI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的專題研究及推廣;研究探索智慧公共交通、共享出行、交通物流運輸等多元化應用新場景,開展DeepSeek在AI智能調度、軌道與公交協同運營等場景的試點運用,充分利用廣西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南寧市數據中臺等加強與其他部門的信息數據共享共用;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推動南寧市低空飛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等項目投入運行。

市交通運輸局將以更大力度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全市交通運輸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全鏈條的深度應用,加快探索具有南寧特色的智慧交通發展新路徑,努力讓智慧交通成果“看得見、摸得着、用得好”,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阮曉瑩 實習生覃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