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迎國家級行動方案 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新型儲能迎來重磅文件,爲行業發展帶來多重利好。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製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爲能源轉型注入動能

新型儲能行業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2024年,“發展新型儲能”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4月,《關於促進新型儲能併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要求,準確把握新型儲能功能定位,持續完善新型儲能調度機制。日前頒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規定,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發揮各類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作用。

“新型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調節性作用,有力促進新能源開發消納,服務“雙碳”戰略實施,已成爲社會共識。”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此前在國家能源局2025年一季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新型儲能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涉及環節多,已培育衆多創新型企業,促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政策支持下,新型儲能步入發展快車道。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型儲能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突破7000萬千瓦。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約爲“十三五”末的20倍,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平均儲能時長2.3小時,較2023年底增加約0.2小時。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行動方案》的出臺,標誌着我國在新型儲能領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旨在推動新型儲能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等增長引擎,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能源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能。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介紹,新型儲能製造業是爲新型儲能提供能量存儲、信息處理、安全控制等產品的製造業的總稱。其以新型電池等蓄能產品和各類新型儲能技術爲主要領域,也包括電力電子器件、熱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統等的生產製造。

“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製造業快速發展並取得積極進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體系加速完備,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龍頭企業培育成效顯現,全球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行動方案》把深化新型儲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有機結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爲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新型能源體系提供強大動能。

“通過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堅持創新引領、注重供給側和應用端有效銜接以及支持國際國內協同發展等多方面的措施,該政策將有力推動新型儲能製造業的升級和拓展,提升產業鏈協同水平,爲能源結構轉型、產業升級以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

鼓勵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

《行動方案》圍繞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行動、產業協同發展推進行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行動、示範應用場景拓展行動、產業生態體系完善行動和貿易投資合作提升行動這“六大行動”展開。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立足產業發展趨勢,《行動方案》突出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堅持創新引領、供給側和應用端有效銜接、國際國內協同發展。

推動新型儲能行業朝着健康長遠的方向發展,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容小覷。《行動方案》指出,鼓勵新型儲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構建龍頭帶動、重點攻堅、梯隊協同、鏈羣互動的產業集羣發展格局。加快培育一批牽引能力強,輻射帶動廣、集羣效應大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充分發揮其行業帶動作用,引領產業生態集聚。

“對相關企業而言,這將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和市場空間,促進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協同效率和競爭力。同時,通過強強聯合,企業可以共同應對市場挑戰和風險,實現互利共贏和可持續發展。”袁帥說。

新型儲能製造業不僅要依靠龍頭企業,還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行動方案》提出,新型儲能製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態主導型企業3—5家。產業主體集中、區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產業集羣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

王鵬認爲,這將有助於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同時,龍頭企業將發揮引領作用,帶動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的產業集羣生態。

談及新型儲能製造業的監測預警,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向中國城市報記者分析稱,《行動方案》強調科學有序佈局新型儲能製造項目,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這是爲了避免行業過度競爭和資源浪費,確保新型儲能製造業的健康發展。通過依託研究機構開展行業運行監測預警,可以及時瞭解行業動態和趨勢,爲政策制定提供依據,進一步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這一方案將有助於推動新型儲能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爲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王鵬也向中國城市報記者表達了對“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的認可。王鵬表示,通過科學有序的佈局和監測預警,可以避免盲目投資和無序發展,提升新型儲能製造業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同時,這也有助於推動新型儲能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

聚焦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

在科學謀劃產業佈局一項中,《行動方案》指出,支持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呼包鄂地區、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等地聚焦新型儲能領域,培育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羣,加快構建戰略引領、創新驅動、專業賦能的產業發展格局。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與此前發佈的《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相比,《行動方案》新增了“呼包鄂地區、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在袁帥看來,選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地聚焦新型儲能領域,是基於這些地區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產業集聚以及應用場景豐富度等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地區擁有較爲完善的產業鏈和配套設施,有利於新型儲能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對這些地區而言,《行動方案》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當地新型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羣,並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爲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政策與規劃是新型儲能領域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地方政府也在着力謀劃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比如,《上海市新型儲能示範引領創新發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明確了上海市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到2026年,建立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產業鏈,打造2個新型儲能產業園,培育10家以上具有產業帶動效應的優質企業。

此外,技術創新是《行動方案》的一大亮點。《行動方案》在實施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行動部分提出,加快鋰電池等成熟技術迭代升級,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推動超級電容器、鉛碳電池、鈉電池、液流電池等工程化和應用技術攻關。

《行動方案》還聚焦於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推動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新型儲能製造業廣泛應用。

接下來,如何推動《行動方案》有效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行動方案》發佈後,該部將強化相關部門協同和上下游聯動,鼓勵地方出臺支持新型儲能製造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發展的專項政策,建設政府與企業共同參與的質量監督體系。

“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大政策支持,支持新型儲能關鍵技術攻關,開展多場景新型儲能應用試點示範,在儲能產品運輸等環節爲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鼓勵保險機構圍繞新型儲能電站開發保險產品。”工業和信息化部稱。

■中國城市報記者 朱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