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鬱病常用的4個藥對
青海省著名中醫內科專家張翼擅長鬱病治療,結合自己40餘年的臨牀經驗,對藥物性味、功效之認識,每有獨特見解,善用藥對。
茲將其治療鬱病常用藥對的經驗,簡介如下。
01
柴胡與白芍
肝爲“體陰用陽”之髒。
柴胡辛散,主入氣分;白芍酸收,主入血分。柴胡疏泄肝氣,和肝之用,白芍養肝血、補肝體。二藥爲伍,一散一收。
柴胡得白芍之收,疏肝氣不致太過而耗肝陰,白芍得柴胡之散,補肝體不致鬱阻氣機,礙肝之用。
凡血虛肝旺、肝失疏泄之心煩急躁、胸脅苦滿、兩脅及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均可使用。
柴胡清熱解表用10~15g,疏肝解鬱用10g,升降氣機用2~3g;白芍用6~10g。
02
香附與川芎
香附辛苦香燥,爲行氣開鬱之要藥,上行胸膈,外達皮膚,下走肝腎,外徹腰足,能行經絡滯氣,入血行血分之氣,可調經止痛,爲婦科常用。
川芎辛溫香竄,走而不守,上行巔頂,下達血海,旁通四肢,外徹皮毛,爲血中氣藥。
香附偏於氣,川芎偏於血,二藥爲伍,既理氣解鬱,又活血止痛。治氣鬱血滯之脅痛,及肝氣鬱結之痛經、頭痛。
03
麥芽與青蒿
麥芽爲補脾胃之輔佐品,而“實善疏肝”。
青蒿氣味芳香,苦寒而不礙胃,既能達表、逐肌間鬱熱,又能入裡、舒脾泄熱,專入肝腎三焦血分。
青蒿與柴胡均治瘧疾寒熱往來,但柴胡長於疏肝解鬱,其性升散,有傷陰之弊。青蒿清暑泄熱,化溼而不傷陰,可清虛熱、涼血除蒸,而無升散劫陰之弊。
張老以麥芽、青蒿爲伍,治肝腎陰虛之鬱火。以麥芽疏肝理脾而不傷陰,還可除煩、止髒躁;青蒿入三焦血分,由裡達表以透肌間鬱熱。
二藥爲伍,疏肝解鬱,善散血分之鬱熱。
04
丹皮與梔子
丹皮苦寒,色赤入血,可涼血活血,涼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
梔子瀉三焦之火,兼可除煩。
丹皮、梔子均可清熱,但丹皮清熱涼血,梔子清熱瀉火,丹皮入血分,梔子主氣分,丹皮可除骨蒸,梔子清熱除煩。
二藥爲伍,主治肝膽鬱熱之頭暈脅痛、口苦咽乾、肌腠灼熱、心煩不寐、手足心熱。
本文摘自《氣血津液病證妙諦》,郭先陽、魏華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