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供享村社”
近日,在天津市東麗區華明街道第四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約百名社區居民正陸續領取此前購買的特色農產品:寶坻的三辣、薊州的麻醬雞蛋……
社區居民趙洪栢高興地說:“兩天前,社區通知微信小程序‘供享村社’裡有農副產品專賣會,都是鄉村直供,我們就買了一些嚐嚐。”
“供享村社”是一款微信小程序。在首頁上,甘肅的梨膏、秦皇島的葡萄酒、大名府香油……全國各地40多種商品在線銷售。隨着季節更替,農產品種類和數量還會變換和增加。
一款小程序,如何讓優質農產品出鄉進城來到市民餐桌?
2023年,天津市東麗區華明街道範莊股份經濟合作社創立“供享村社”。範莊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張海永說,與普通商城不同,“供享村社”是黨建助農的服務品牌,通過搭建通道,將社區居民需求送到鄉村農戶,讓村鎮特色農品供應到城市社區,中間橋樑是廣大社區和村級黨支部。
在張海永看來,黨建助農有很大的優勢。不少鄉村的小衆優質農產品因爲宣傳不夠,出現滯銷現象。而黨建助農通過兩地黨支部結對子、建通道,篩選出有品質的農副產品出村入城。
如今,在供應端,“供享村社”已與112個村級黨支部簽訂合作協議,由當地村黨支部推薦100多種農副產品。
在銷售端,“供享村社”與天津42個社區黨支部簽訂協議,覆蓋人口超40萬人。春節以來,“供享村社”已舉辦了五場銷售專場,銷售約3000單。此外,“供享村社”還與駐區企業對接,將各地優質農副產品引入企業食堂、工會,拓寬銷售渠道。
以華明街道爲例,每個社區人口基本都在8000人左右,具備市場優勢。“供享村社”以黨建助農爲基礎,發揮村集體優勢,支持鄉村名優農品走出去。同時,拓展就業崗位,幫扶困難羣體,助力更多農戶共同富裕。
大學畢業的儲文怡,已經入職範莊股份經濟合作社一年了。如今,她與6名年輕人組成了“供享村社”視頻直播團隊,每天在視頻號、抖音號上進行直播,粉絲數量已超過50萬人。
在儲文怡看來,結束“滬漂”返鄉就業是件幸福的事。“鄉村電商是個大舞臺,農產品最受歡迎。上架的農產品越多,產地鄉村發展機會越多,我們的工作就越有意義。”如今的儲文怡正在提升選品能力,不斷積累粉絲數量,吸引更多消費者選購鄉村農副產品。
在華明街第六社區,“供享村社”已經加入幫扶困難羣衆的隊伍中。華明街第六社區黨支部書記胡珍說:“逢年過節,‘供享村社’都會以積分的形式,向社區孤寡老人、困難羣衆贈送慰問品。”
而在西青區楊青鎮大柳灘村,創美助殘農場也在借力“供享村社”渠道走入社區。創美助殘農場的240畝田地,由20多名殘疾人共同管理,種植10多種蔬菜水果。在簽訂合作協議後,創美助殘農場的水果西紅柿、香瓜、油菜等生鮮農產品,優先在“供享村社”平臺推出。
創美助殘農場負責人於美說:“今年以來,通過‘供享村社’平臺,農場訂單量不斷增長,銷售渠道拓寬,讓我們殘疾人實現了增收。”
爲支持“供享村社”發展,農業銀行天津東麗支行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優勢,爲區域內線上農戶提供專屬服務,多維度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該行還成立專項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向廣大村民介紹農行“惠農貸”“富民貸”等涉農特色貸款產品及服務,精準對接需求,爲入駐“供享村社”的農戶提供適配性、便利化金融服務。
華明街道工作委員會書記馬超說:“很多鄉村農產品由於體量小、有季節性,很難登上大型網絡電商平臺,而‘供享村社’恰是破解這個難題的一種路徑。”(經濟日報記者 商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