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傾聽“指尖上的民聲”
孫雲鹿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研究吸收網民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網絡徵求意見活動參與度高、覆蓋面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動實踐。一條條沾泥土、帶露珠的民生建議,承載着沉甸甸的發展心聲與民生期盼,會爲“十五五”規劃編制注入最堅實的民意支撐。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一根根網線,牽連匯聚着億萬網民的心聲。從耳畔到指尖,從“鍵對鍵”到“屏對屏”,網絡平臺已成爲聽民聲集民意的重要渠道。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網上傾聽民意,既是更加了解羣衆、貼近羣衆,爲羣衆排憂解難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羣衆監督、走好網上羣衆路線的重要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羣衆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瞭解羣衆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迴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領導幹部要樹立用戶思維,善於站在羣衆的角度設計話題、徵求意見,讓羣衆暢所欲言,從而獲取真實信息,找到破解難題、改善民生的“金點子”;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提升辨別能力,既要看到羣衆的期盼、讚美,也要看到羣衆的批評和政策反響,才能對症下藥,用民意指導工作實踐;要加強與網民互動交流,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羣衆要及時幫助,對不瞭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在一次次交流答覆中構建網絡“連心橋”、繪好乾羣“同心圓”。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要多傾聽“指尖上的民聲”,更要做好“政策中的民生”,當好百姓的“辦事員”。要堅持開門問策、廣納民意,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搭建意見反饋與轉化平臺,及時向社會公佈意見採納情況,對未採納的意見說明原因,將民生問題轉化爲規劃中的具體目標和任務,轉化爲可落地、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要聚焦羣衆反映強烈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發揮釘釘子精神,一錘接着一錘敲,一茬接着一茬幹,確保每一項民生工作都落到實處,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溫暖民心、順應民意,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