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賴總統傾聽民意、聽蔡英文的話
(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8月28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國內藍綠白三大政黨,國民黨的好感度爲36.3%居冠,比起2月份上升近5個百分點,接着是民衆黨34.2%,民進黨33.1%墊底,尤其下降至少10個百分點,賴總統的信任度也在30%上下與其民進黨支持度相去不遠。
這是經過823罷免及全國性公投後的民意調查,國民黨與民衆黨合起來約67%,代表「討厭民進黨」仍然成爲目前臺灣普遍共識與主流。
賴總統執政滿週年時的執政滿意度高達54.7%,民進黨支持度也有38%,且爲三黨最高者。但經過一場726及823後,整個執政的民進黨的民調猶如雪崩式下滑,而賴清德總統及柯建銘總召在當選隔天后定調大罷免,倒頭來成爲「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最佳詮釋。
於是府院黨開始繃緊神經,總統賴清德啓動內閣改組,共有16位閣員異動,而只有4位部長級更換,經濟部長、衛福部長、數位部長、國發會主委,而運動部長是新成立的部會,不算異動,這16位閣員運動部就佔了4位。以爲讓李洋上來會令人耳目一新,其實只是「舊瓶裝新酒」,了無新意,應付民意而已。
面對黨內逼退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賴清德總統表示,「如果黨團改選,我相信會更符合社會期待」,一時之間,柯建銘竟成了「衆矢之的」,「戰鬥內閣」成了「內鬥內閣」。大罷免大失敗是柯總召造成的嗎?「國家團結十講」是誰出槌的?叫百姓「屋頂要自己爬」的又是誰?一件件荒腔走板的事蹟,讓賴清德總統幾乎「忘了我是誰」。
古時候君王有「下罪己詔」,意思是帝王在國家發生天災、政權危難、或君臣錯位時,爲了表示自責反省錯誤而頒的詔書。這份詔書透過自我檢討與反省,向天下百姓承諾改正錯誤,爭取上天的諒解,並藉此籠絡人心、團結民心。
2017年蔡英文總統就職滿一年時,執政滿意度已降至28%,成爲歷屆民選總統週年民調最低。現在賴總統對照當時蔡總統一切都還可以「振衰起敝」。
「人民的聲音,不管怎麼大聲……不過,總統府裡面的人,就是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政府無能、政府無心、政府無感、政府對人民的痛苦麻木不仁。這就是此時此刻,臺灣人民普遍的感受。」這句話是蔡英文當時說的,給現在賴總統聽竟是完全符合。
不管什麼「讀書會」、「薯條三兄弟」,一切都只是「虛空」罷了,而這個政府恐怕還要持續「空轉」兩年半了。
(作者爲金融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