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商億-KY董事長謝智通 客製化量產 穩健獲利

商億-KY董事長謝智通。(聯合報系資料照)

面對全球貿易局勢多變、關稅波動與成本上升等挑戰,傢俱廠商億-KY(8482)以「客製化量產」爲核心策略,並由董事長謝智通親自坐鎮柬埔寨廠區,推動海外生產與供應鏈重組。

謝智通表示,不是要做全世界最大的公司,而是要做一個真正能盈利的好公司。在他的規劃中,「穩定生產效率、強化垂直整合與及時交貨」三策略心法,成爲公司在逆勢中站穩腳步的關鍵。

優化產線 提升效率

謝智通指出,全球經濟局勢日益複雜,市場需求多元且變化快速,企業在擴張時必須具備靈活調整的能力。他回顧,早在五年前,商億便已開始部署應對未來挑戰的策略,逐步從美國市場轉向中東、歐洲等非美市場。「我們從那時起就開始轉型,因爲中美之間的對抗不會短時間結束,一定要有第二方案。」在他看來,企業若僅依賴單一市場,將難以應對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所帶來的風險。

面對這樣的現實條件,商億決定啓動產能轉移計劃,自2018年起陸續考察泰國、越南、墨西哥等地,最終選定柬埔寨作爲主要海外基地。他強調,這項決策並非單靠直覺或政策導向,而是根據客戶的需求與全球市場變化所做出的評估。

柬埔寨廠區設計爲單層廠房,整合集團上下游產業鏈。謝智通說,「我們把中國全產業鏈的概念搬到柬埔寨,再做refining(優化調整),讓生產效率更高、運作更直覺。」

商億的主要生產模式爲 Made to Order(MTO),即依據客戶需求進行高度客製化生產,每日生產七、八百件產品,幾乎沒有兩件一樣。謝智通指出,「我們找到我們的商業模式,這個模式叫客製化量產。爲什麼我們能做到?因爲我們的上下游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整個生產鏈都在同一個廠區裡面。」

這樣的安排讓商億能夠實現即時生產(Just in Time)。他進一步解釋,每一條生產線都必須精確掌控當下應該使用的材料與工序,否則就會出現物料堆積、現場擁擠、排程混亂等問題。

謝智通認爲,MTO模式的另一優勢是訂單穩定性高。他說:「每一張客製化訂單都是賣掉的,客戶已經收了定金,就算運費漲、關稅高,也得交貨,因爲不能取消。」這也讓商億即使在中國被課徵145%關稅時仍能繼續出貨。

親力親爲 務實經營

謝智通的管理風格是親力親爲,不同於多數同業交由職業經理人管理海外工廠,謝智通選擇親自駐守柬埔寨,直接管理廠務與解決現場問題。「我是唯一一個董事長在現場監督的,其他公司都是請職業經理人,我在那邊就是負責想盡辦法解決問題,把產能拉上來。」

他坦言,柬埔寨勞動力的效率、穩定度與中國相比仍有明顯差距。「今天跟他講一遍,明天又忘記了。中國人叫舉一反三,他們是舉一反0.3。」爲此,商億安排約80名中國大陸幹部在當地培訓與帶領員工,一個人帶20個人左右,持續訓練、淘汰、再訓練,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

儘管條件艱難,謝智通認爲親自下場仍有其必要性。「如果我不在現場,很多問題要層層上報,還得再打電話問爲什麼要花這個錢。等你搞清楚了,事情早就耽誤了。」

商億的核心策略不是擴張規模,而是專注於能夠穩定獲利的營運模式。透過高度客製化的生產模式、垂直整合的供應鏈佈局,以及董事長親自坐鎮的管理方式,商億在全球產業重組與地緣政治變局中,找出一條務實而穩健的出路。未來如何提升產能、縮短交期、並穩定新興市場勞動力素質,將成爲商億持續優化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