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長哪裡最傷腦 4部位一次分析 頭號殺手在內臟
不同部位的脂肪堆積,對大腦的影響也不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脂肪部位不同,對大腦影響力也不同。醫師黃軒分享研究指出,內臟脂肪是腦部的頭號殺手,手臂、臀部與腹部脂肪則會攪亂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腿部脂肪可能影響情緒與專注的神經連結。他表示,在所有部位中,內臟脂肪最該優先控制,因其與大腦萎縮、白質受損、認知下降高度相關。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不同部位的脂肪堆積,對健康的影響也有差異,透過不同機制,慢慢動搖記憶力、專注力與思考能力。
黃軒指出,這類脂肪是大腦的頭號殺手,對大腦的影響力約佔40-45%,研究人員發現與3大原因有關,包括前額葉萎縮、大腦白質被破壞、認知能力下降。
對大腦影響力約15至20%。黃軒指出,一般以45至55公分爲常見區間,男性會稍大、女性稍小,過粗或過細都和代謝問題有關。研究顯示大腿圍小於50公分的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爲肌肉量不足而增加,若大於60公分且主要由脂肪構成,則和代謝風險、腦功能下降有關。通常腿部脂肪百分比超過40%,就被視爲腿部脂肪過多,會出現不利的大腦連結變化。
對大腦影響力約10至15%。黃軒表示,正常成人手臂圍一般在22至32公分之間,小於22公分就是營養不良或肌肉量不足的警訊;大於35公分且是脂肪堆積,就會與代謝症候羣、注意力與記憶力下降有關。
腰臀比:男性大於0.90、女性大於0.85,就是中心型肥胖,與「預設模式網路(DMN)」失調相關,可能增加記憶與注意力障礙風險。
腰圍:以亞洲人標準來看,男性腰圍若達90公分以上、女性達80公分以上,就代表內臟脂肪過多,與腦萎縮、DMN連結下降、白質完整性受損高度相關。
軀幹脂肪若大於35至40%,幾乎一定伴隨代謝風險,對大腦影響力約25至30%。這類人在腦影像上,會出現DMN活動異常,影響自我回憶、場景記憶與專注力。
研究人員表示,主因和慢性發炎、血管代謝壓力、荷爾蒙影響有關。脂肪組織會分泌細胞激素,如同慢性火苗燒到大腦;內臟脂肪會擠壓循環系統,減少大腦供血;脂肪分佈與胰島素、皮質醇互相作用,加速腦細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