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技術與新興產業發展 增加服務消費供給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此次會議是美國對等關稅落地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面對嚴峻的外部形勢,會議提出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此次會議在肯定一季度經濟工作成績的同時,對後續外部壓力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核心的應對思路是“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當前更多以加快落實存量政策爲主,會議提出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4月起關稅對經濟帶來的影響開始逐步顯現,但關稅談判的進展、對經濟造成的衝擊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在這種情形下,政策着力強調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宏觀政策方面,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爲,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總量表述與此前基本一致,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會議提出要創設新的結構性工具以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包括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其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服務消費和養老再貸款,可能投向企業主體來增加服務消費供給;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暫不明確,歷史上曾有2015-2017年推出的2萬億專項建設基金和2022年推出的7400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由政策性銀行籌資、中央財政貼息投向特定領域。
擴內需方面,會議強調提振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除了繼續支持高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以外,擴大服務消費支持力度也可能成爲後續政策的重點。在具體舉措上提出三點:一是儘快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預計約束放鬆的進度將有所加快;二是增加服務消費供給,比如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用於增加服務消費供給、加大服務業開放試點力度等;三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擴圍提質實施“兩新”。
總體上來說,此次會議在態度積極決心堅定,以“兜牢底線、加大儲備、加快落地存量政策”爲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主要抓手。後期預計將較快落地的政策包括消費領域約束的放鬆、擴大服務消費供給、結構性再貸款工具、兩會提到的育兒補貼等存量政策、金融幫扶困難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