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的“心累”理應被看見丨封面評論
□劉葉
2025年4月25日到5月1日,是第23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週,今年,宣傳週主題爲“關愛勞動者心理健康”,這也是《職業病防治法》宣傳週活動以來,首個將心理健康單列爲題的主題。
從2009年,《職業病防治法》宣傳週主題關注農民工羣體,到如今重視職場人心理健康,主題的演變,是對職場生態的精準迴應;《職業病防治法》出臺以來,細分了135種職業病具體病種,從聚焦塵肺病、化學用品中毒、高溫等物理傷害,新增創傷後應急障礙等“內傷”,不斷細化的病種分類,爲勞動者健康與經濟發展提供雙重保障。我們可以看到,職場關懷的政策導向在與社會問題結合,職業健康的內涵,已經從“不受傷”向“人本回歸”轉變,今年《職業病防治法》宣傳週主題,是人文關懷的重要一步。
此前,職場過勞導致的員工猝死案例偶有發生,遠程辦公導致的工作生活界限模糊,越來越多的打工人出現“心累”症狀。有醫生表示,職場的心理健康問題,會表現爲心悸、胃腸道不適、頭痛、頭暈、胸悶等情況。而根據《2024年Z世代職場心理健康報告》顯示,約70%的受訪者曾因職場問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原因包括工作負擔重、人際關係複雜和工作壓力大等。
如今,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心累”被看見和重視,社會也開始進行職工心理關懷,如昆明的春城職工心理減壓賦能服務中心,青島總工會搭建預警平臺,檢測企業羣體性心理風險等。
第23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週雖然剛結束,但維護勞動者正當權益,當久久爲功。關注職場人的“內心世界”,除了衛健系統的下沉式健康服務,用人單位還可將心理健康納入企業體檢年檢項目、規模以上企業配備專業心理諮詢師……企業與社會共同發力,讓每一個就業者,都能更體面地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