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合理調整宣導 勞長洪申翰籲打造共融職場
爲推動職場共融與落實「職場合理調整」,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與勞動部18日於臺北市舉辦宣導說明會。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職場合理調整不是陌生的新概念,我國早在2014年《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國內法化以來,應爲共同努力實踐的重要價值。
勞動部表示,今年下半年勞動部與各地方政府協力,將於全國展開辦理26場宣導說明會。
洪申翰表示,關於職場合理調整,可能對有些企業界朋友來說,會覺得好像是一個新的名詞,但其實這個概念從2014年《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開始生效以來,公約的條文中多次提到合理調整的重要性。
洪申翰指出,這幾年勞動部也開始着手推動,包括這份《身心障礙者職場合理調整行政指導》,以及之前所制定的指引,就是希望讓這個理念真正落實到全臺灣的職場中,不只是概念,而是能夠讓企業有能力、知道怎麼操作。
根據113年身心障礙工作年齡(15-64歲)人數約爲58.7萬人,其中有意願工作的身心障礙勞動力爲25.6萬人,就業者23.8萬人。洪申翰認爲,障礙者的勞動參與以及勞動力開發仍然有進步的空間。
洪申翰強調,這不僅是勞資之間的關係,更是具有社會共融價值的政策推動。對於一個障礙者來說,如果有機會可以進入職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與社會、自我實現的機會,不只對個人,也對家庭、整個社會有益。
針對企業界關心的行政負擔與責任問題,洪申翰直言,很多企業朋友會問行政指導有沒有強制性?其實從法院判決與公約內容來看,當障礙者提出合理調整需求時,僱主是有義務提供的。當企業不知道該怎麼做,行政部門,包括勞動部,就有義務協助你們,提供指導與資源。
洪申翰重申,合理調整不是企業單方面的責任,而是一場多方協作的過程。希望和企業、公部門、地方政府、障礙者本人形成協力夥伴關係,因爲障礙者本人最瞭解自己的需求,也有豐富經驗,能幫助企業做好合理調整,符合個別需求。
洪申翰也分享,勞動部內部已有實踐,活動現場也有部裡的視障同仁,其經驗也可以讓大家知道,合理調整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困難。在協力與協商的精神下,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不管對障礙者、企業還是社會,都是加分再加分。
本次宣導會由北市府勞動力重建運用處陳昆鴻處長主持,他也指出,臺北市在職業重建領域推進20、30年,目前有許多企業透過職務再設計和合理調整進用許多身心障礙者。障礙者就業不是特例,而是共融社會的一部分。其單位內也有各類別的身心障礙者,他們的工作表現與其他同仁無異,只要去除刻板印象,身障者的就業就是無限可能。
勞動部長洪申翰說明身心障礙者職場合理調整行政指導。勞動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