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華安董事長陳翰民 活用AI 打造老藥新應用
華安董事長陳翰民
陳翰民/達人小檔案
「教而優則從商」,大學教授把技術或概念變成黃金的創業故事,在臺灣資本市場不算少見,但毅然投入一個燒錢的新藥開發產業,並將公司推上IPO,華安醫學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陳翰民絕對是極少數的成功案例。
今年6月華安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陳翰民正式接掌華安董座,下一個階段,他將啓動新的商業合作模式,加速AI驅動的老藥新用(Drug Repositioning)應用,引領公司進入新的成長階段。
從教室走向新藥開發戰場緣起於2008年的一場狂牛病。當時在輔大任教的陳翰民,因爲做研究都是使用牛血做細胞培養,但狂牛病造成牛血價格飆漲,經費支出捉襟見肘,在友人建議下,用廢棄人血替代,卻意外發現,血袋製造時添加的腺嘌呤(Adenine)可以讓紅血球在人體外的保存期限從21天延長到42天,幾乎延長一倍,於是觸發他的研究靈感。
陳翰民發現「腺嘌呤」有助活化關鍵酵素AMPK,能有效增加細胞的ATP,並提升細胞的自愈功能。「腺嘌呤的有效性已經過驗證,且40年間使用超過數億次,證明安全性無虞,但它的應用絕非只有在血袋。」秉持信念,他帶學生一起在學校實驗室做研究,從日常生活中找適應症需求,直到第一個防止異常性落髮的外用液劑,透過自身及親友的體驗試用,有了突破,才決定放手一搏。2012年集結友人資金創辦華安醫學,打造出獨特的ENERGI多功醫藥開發平臺,並採取老藥新用(Drug Repositioning)策略進行新藥開發。
「沒有富爸爸,我們就要繳出成績單。」陳翰民表示,華安的第一桶金來自前董事長邱壬乙的慷慨支持;而成立13年來,歷經16次現金增資,直到2023年上市前的現金增資才引進法人機構資金,他認爲公司能持續讓原股東及一般投資人肯定的關鍵因素,是不斷有交出階段性成果。
目前華安透過ENERGI平臺開發出不同適應症的候選新藥,包括糖尿病足潰瘍凝膠(F703DFU)、異常性落髮外用液劑(F701)、巴金森氏症口服藥(F705PD)、下肢靜脈潰瘍(F703VLU)及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F703EB)等。其中,進度最快的F703DFU在美國、臺灣二地執行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三期臨牀試驗,預計今年底前完成收案並進行解盲。F705PD口服新藥也完成治療巴金森氏症的一期臨牀收案。此外,F703DFU啓動海外授權佈局,陸續完成在土耳其、葡萄牙、中東、東南亞及臺灣市場的商化授權。歐美市授權也同步洽談。
近年人工智慧(AI)的應用快速席捲全球產業,新藥開發也不例外。華安是國內少數率先跨足AI領域、探索藥物開發模式的新藥公司,早在2022年即展開佈局。
「同業以AI開發全新藥物,我們訓練AI去篩選美國FDA覈准上市的1,700多個小分子藥物,尋找這些化合物片段產生新適應證的可能性,一旦AI模型提出潛在的可能性,華安團隊就會進行細胞和動物實驗驗證。」陳翰民指出,以AI驅動老藥新用,因現有藥物已有安全性資料,將大幅縮減開發成本與週期,臨牀成功率可提升至40%。
AI驅動的巨大產業浪潮,陳翰民直言:「華安絕不缺席。」今年將展開研究驗證並申請AI藥物相關的專利保護,進而打造全新的商業授權模式。
達人座右銘
即知即行,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