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拍板智慧機器人計劃 產值5年由40億元擴大至500億元

行政院召開院會後記者會。(張薷攝)

行政院會今拍板「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劃」宣佈將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由國發基金匡列100億元資金扶植新創,國科會未來4年也將編列100億元相關預算,預估專業用服務型機器人產值在5年內將由40億元擴大至500億元。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我國在半導體及資通訊科技領域已有相當顯著成果,讓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具備良好基礎條件,但臺灣智慧機器人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必須迎頭趕上,加速智慧機器人應用落地,同時確保國家資通安全,並因應社會未來各種需求,強化國際競爭力。

卓榮泰表示,「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劃」透過佈局關鍵技術、建立產業生態系、完善資安法規、以及人才培育與推廣4項策略,跨部會合作,整合我國產學研的研發能量。卓榮泰請相關部會共同積極合作推動,以實現技術自主、系統創新、產值提升,及社會普及的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願景,打造我國成爲人工智慧之島。

國科會指出,智慧機器人可彌補各領域勞動力不足問題,維持產業競爭力;其次,智慧機器人可因應高齡社會的醫療長照需求,提供全天候無間斷服務;第三,在公共安全及防災救難等領域,智慧機器人可執行危險及高風險任務,確保人員安全。

國科會表示,智慧機器人產業不只是單一產業,而是整合人工智慧、高端晶片、感測、邊緣計算、半導體、材料、機構設計等多項技術的系統性產業。臺灣具備發展智慧機器人的獨特優勢,不僅擁有世界級半導體產業作爲基礎,還具備精密機械、ICT產業等完整供應鏈,臺灣也擁有優質的工程人才及靈活的製造能力,能夠快速整合不同技術領域,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智慧機器人產品。

國科會與相關部會所共同擬定的「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將建立完整配套措施,透過「關鍵技術佈局」、「產業生態系建立」、「資安、標準及法規制定」、「人才培育及應用推廣」等策略,來達到「系統創新」、「產值提升」、「社會普及」等三大目標。

國科會規劃,方案扣合「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之「大南方新矽谷」,透過國科會在沙崙設立的智慧機器人研究中心以及經濟部在六甲設立的智慧機器人創新與應用研發中心,銜接柳科三期的機器人制造基地,成爲半導體S廊帶中的一環,共同構築大南方新矽谷之科技廊帶。

產業扶植部分,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說明,目前將由國發基金匡列100億投入,盼帶動民間一起投入,建立新創產業,預估民間投資與國發基金的佔比爲1:1,或是最高到1:2,盼能透過由政府系統整合並帶動產業發展,創造出屬於我國的機器人產業聚落,同時也能吸引海外優秀青年來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