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列200億預算打造產業聚落 智慧機器人計劃 起跑
吳誠文談「智慧機器人計劃」概要
全球智慧機器人市場快速成長,行政院會15日將通過「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劃」報告。國科會主委吳誠文14日表示,2026年起,國科會將編列4年100億元、國發會10年100億元,由政府引導民間投資、扶植新創,串聯設計、製造、應用,發展下個兆元產業—臺灣自主的智慧機器人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不少臺廠打入國際智慧機器人供應鏈,位於南臺灣的智慧機器人產業聚落也逐漸成形。
吳誠文說,面對未來勞動力短缺隱憂,須制定長遠的智慧機器人政策,未來製造基地將位於臺南柳營科技園區,鄰近的工研院六甲院區今年提前設立「機器人研究中心」,有別於過往發展智慧機械、機械手臂,會聚焦AI、研究機器人的「大腦」。
吳誠文進一步說明,第一階段將鎖定智慧醫療、旅宿餐飲,迴應服務業缺工議題,預計二年內就有產品出爐,下階段則聚焦無人載具智慧化,「我們也要自己做晶片,大腦的晶片、小腦的晶片,我們都要發展」,希望建立完整供應鏈和自有品牌,放眼行銷國際。
吳誠文表示,智慧機器人產業具有無窮想像空間,也許會創造下一個兆元產業,他也看好若臺美談判順利,未來將可在此產業合作,透過美國大型雲端、AI業者,協助臺灣的機器人擴散市場。
吳誠文透露,先前與業者溝通過程,大部分臺灣IC設計公司都已經磨刀霍霍,另外既有工業製造、機器手臂業者若欲轉型製造服務型機器人,也很希望進到這個市場。
國科會工程技術研究發展處長洪樂文表示,機器人是AI往下步發展必定要開發的技術,現在AI還停留在虛擬的知識交流,之後須貢獻到社會實際勞動力,甚至推動科學實驗和發展,這對未來國家競爭力非常重要。
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補充說,除了軟硬整合、從虛擬AI走向實體AI,也將從應用面整合產業、學研單位,並納入機械、電機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