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與馬桶爲伍!IBD患者苦盼健保藥物給付延長 衛福部長允研議
▲病團盼放寬「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健保藥物給付限制。(圖/翻攝自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的患者,因爲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引起嚴重腹痛、血便,病患每日如廁數十次,醒着時幾乎與馬桶爲伍,苦不堪言,然而健保給付藥物限制仍多,患者使用一年就被迫停藥。臺灣腸治久安協會、臺灣腸保健康協會兩個病友團體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發起提案,盼健保署比照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把給付期延長至兩年以上。衛福部長邱泰源今日允諾會讓健保署儘速來研議。
病友團體指出,好發於青壯年族羣的「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以下簡稱 IBD),包含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簡稱CD)以及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簡稱UC)因於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引起嚴重腹痛、血便,病患醒着時幾乎與馬桶爲伍。
嚴重時甚至出現腸道狹窄、穿孔、阻塞,甚至「肚破腸流」,瘻管導致糞便從肚皮、生殖器滲出,重創生活品質。且長期若未妥善控制,將大幅提升急診、住院、手術切腸,甚至罹患腸癌的風險。
▲衛福部長邱泰源允諾研議。(圖/記者洪巧藍攝)
病團指出,目前健保對 IBD 進階治療(如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不僅給付門檻極高,使用一年後即被迫停藥,病人常在療效剛見成效時,被迫「下車」;此後若需再次申請用藥,須等待復發並經三個月觀察期,部分病人甚至苦等近半年。這種制度設計,讓本可穩定工作的患者陷入反覆復發的惡性循環,身心承受極大壓力,也造成健保資源無謂消耗。
爲呼籲政府重視這羣被制度遺忘的病友,病團於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發起提案,要求健保署比照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將 IBD 的進階藥物給付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以上。
該提案在今(23)日上午9時超過5000人附議,達到成案門檻,相關權責機關必須在2個月內針對該議題提出具體迴應,說明政策的參採情形,並公佈於平臺。
邱泰源今日受訪表示,衛福部會請健保署就提案進行研議,好讓健保可以來照顧更多病人,由於提案纔剛成立,衛福部會請健保署儘速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