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同心圓⑩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優服務惠民生促發展 惠企政策盡享快享
全省“學查改·以企觀政服務企業大走訪活動”開展以來,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深入企業一線走訪,梳理企業反饋的問題、困難和訴求,強化政策供給、用工保障、人才供給,激活市場主體“動力源”,暢通就業供需“大循環”。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溪溪:這裡是鶴壁市天海集團的生產線束的一個車間。線束主要是用在汽車上面,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工工序。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每年旺季,這家企業都能補充300名新員工,保障生產。
每年9月到春節,是新能源汽車配套產品生產企業的旺季。訂單多,用工缺口大。鶴壁市人社局打造了專項招聘服務計劃,除了通過鄉鎮直招、校企合作等常規路徑招聘工人,還將創新推出的共享員工機制實現了常態化運行。共享員工的勞動關係不變,可以根據不同的淡旺季在企業間流動工作。天海集團就是當地的重點服務單位之一。
天海汽車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工人 王媛媛:原來在華石聯合上班,然後從去年9月份,那活不太多。通過人社局的共享員工來到了天海。中間工資也不會斷,沒有空檔期。
天海汽車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總監 李曉英:在這個當急的情況下,我們多一名員工,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寶貝,提供了一個很及時的保障。通過人社局的協調,我們累計共享員工在鶴壁市大概300多名。
大走訪期間,鶴壁市還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創新打造了用工保障鏈、就業服務鏈、政策落實鏈“三鏈協同”機制。根據建立的企業用工動態臺賬,爲企業牽線搭橋,進行餘缺調劑,盤活閒置人力資源,降本增效。截至目前,已有21家企業參與,其中,共享員工用工就超5000人次。
鶴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郭增福:當企業出現缺工時,人社服務專員第一時間上門對接,把崗位送到羣衆“家門口”。同時,依託“三圖一表”服務體系和校企對接平臺,精準匹配人崗需求,讓用工服務既有速度更有精度,實現了“員工有活幹、企業好生產”的雙贏局面。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玉珍:我現在是在多氟多的技能人才實訓基地,我身旁正在進行的是數控車牀的實操培訓。在焦作市人社部門的指導下,企業陸續開設了無機鹽生產工、電池製造工等急需緊缺專業培訓班。
作爲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型企業,多氟多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大走訪期間,焦作市人社局將多氟多作爲技能人才培養試點企業,圍繞企業需求,靶向培訓、精準賦能。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新發展部工程師 王肖肖:理論是弱項的,不足的,只會幹,不知道爲什麼。通過老師的培訓,理解更透徹,然後在工作中又更得心應手一點。
爲了減輕企業負擔,人社部門還累計撥付了培訓補貼資金近280萬元,並指導企業成立了培訓中心和技能等級評價中心,構建起了“培訓—評價—提升”的閉環式培養模式。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郝建堂:我們是焦作市首家(企業)技能等級認定中心,可以開展12個職業、15個工種的技能等級認定。作爲鏈主企業,我們的技能培養更是面向於整個產業鏈,要培養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今年以來,焦作市聚焦綠色食品、高端裝備等主導產業,已經爲多氟多、明仁藥業等40多家重點企業開展訂單式培訓3600多人,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2.15萬人。
焦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 副局長 鄭昌滿:下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提高培訓補貼標準。積極開展訂單式、定崗式、套餐式的多元化培訓,不斷提高人崗適配度。圍繞重點產業,完善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拓寬高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爲企業持續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聚焦企業用工難、社保負擔重、人才短缺等突出問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如何把政策紅利送到生產一線?記者專訪了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丁同民。
活動啓動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第一時間列出“走訪分包清單”,廳級幹部帶隊,直赴92家企業車間班組,面對面聽訴求、點對點送政策。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丁同民:通過以企觀政大走訪活動,我們共梳理 130 多個問題,一類是部分企業季節性用工的短缺問題;第二個就是目前部分企業這個發展的成本相對較高的問題,比如社保費的成本他們認爲較高問題;第三個就是我們的部分企業的技術崗位,包括技能人才的供給不足的問題。
清單變任務、任務變成效。圍繞企業集中反映的問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實行“清單化、閉環式”銷號管理,130條訴求要求條條有迴應、件件有着落。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丁同民:我們今年以來共爲咱們部分企業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40.2 個億,我們對部分企業不裁員、少裁員的這些企業,我們發放穩崗返還資金這個將近 2.1 個億。同時,對部分企業來招收高校畢業生進行一次性擴崗的補助,我們今年已經發放了 5600 多萬元。
政策“真金白銀”直達快享,企業輕裝上陣。今年以來,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3.3萬人。既解當下之困,更謀長遠之策。下一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聚焦服務“7+28+N”產業鏈發展,構建“政策找企、服務上門”的長效模式,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爲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智力支撐。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丁同民:我們的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進行大幅調整,使技能人才的培養和產業企業的發展需求緊密對接起來。高層次人才我們基本上採取一對一、一企一策,和企業、產業精準對接,摸準企業的需求,摸準高校專業學科的發展的需要,各級人社部門做一個聚焦高校服務,牽線搭橋,提供供需對接、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