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聚力穩就業 | AI新專業密集亮相 科技企業拓寬人才培養“快車道”
開欄的話: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四穩”(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穩就業被放在首位,是穩經濟、強信心的最重要一環。當前,各地區、各部門及企業正多措並舉落實“穩就業”部署,通過擴崗位、強技能、優服務,全力夯實民生保障底線。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強化政策協同,各大企業及互聯網平臺積極挖掘崗位潛力,爲勞動者拓寬就業渠道。從傳統制造業到數字經濟新業態,穩崗擴崗的合力正在形成。本報開通“政企聚力穩就業”欄目,聚焦一線實踐,持續呈現穩就業的生動故事與創新經驗。
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正成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日前,在教育部更新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中,增列了29種新專業。其中,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視聽工程、數字戲劇等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尤爲引人注目。與此同時,各大高校校園招聘會上,大模型算法研究員、人工智能研發工程師等人工智能核心崗位招聘火熱,凸顯出行業人才需求的新動向。
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以百度爲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持續深化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並重點賦能殘障人士等多元羣體,以科技創新之力爲更廣泛人羣創造職業發展機遇。
打造課堂職場直通車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實現千萬青年的高質量充分就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這一戰略背景下,我國尤其重視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人才培養工作。2018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同年,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5所高校率先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截至目前,我國已有500餘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
從就業率來看,以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爲例,2024屆共有畢業生155名,在直接就業的畢業生中,超過50%簽約世界500強、頭部企業或獨角獸企業。從薪酬來看,根據智聯招聘2024年發佈的《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數據,在企業招聘薪酬前20名的職業中,人工智能工程師連續兩個季度位居榜首。
人工智能正加速滲透千行百業,在催生旺盛人才需求的同時,也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人才供給與需求仍不平衡。一方面,人才缺口持續擴大,根據人社部發布的《新職業——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國內的供求比例爲1:10;另一方面,高質量人才不足,符合產業實際需求的有效供給總量較小。青年學者孫豐偉指出:“大部分高校的算力和數據資源難以滿足大模型的教學和研發需求,無論是老師的教學能力還是課程設置都落後於行業一線。”
面對這一現狀,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主動開放資源,爲在校大學生提供接觸前沿技術的機會。應屆博士畢業生申聞涵於7月正式加入百度。實習期間,他作爲百度“秒噠”產品的算法工程師,專注於將大模型技術轉化爲“懂業務、懂交付”的專業引擎,爲用戶提供零代碼搭建應用的體驗。
和申聞涵一樣,在實習期間就能深度參與百度重點項目、擔當重要崗位的在校生還有很多。據百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校生是百度十分重視的人才“儲備軍”。今年3月,百度面向在校大學生開放3000餘個暑期實習崗位,其中87%的崗位聚焦人工智能領域,覆蓋大模型、機器學習、無人駕駛等前沿方向。值得關注的是,百度今年創新性地推出三大實習專項計劃,通過開放真實的大客戶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並配備充足的算力資源支持,讓實習生深度參與核心產品的技術研發,在積累豐富經驗的同時收穫系統的職業發展指導。
“人工智能方向的求職人數明顯在增長,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渠道,讓年輕人蔘與到技術創新中,且創造屬於自己的成果,打開就業的更多可能性。”上述負責人表示。
助力視障程序員就業無“礙”
郭梅曾是一名煤礦企業的監控員,通過百度(山西)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產業基地的系統培訓,她掌握了圖像分類、語音識別等數據標註技能,完成了從傳統行業到新興職業的轉型。這正是百度“技術驅動、人才爲本”戰略下不斷涌現的一個就業轉型典型案例。
2024年,百度聯合武漢市總工會,面向武漢308萬名職工和2.1萬個基層工會組織,推出“勞動者第二技能學習平臺”。該平臺匯聚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並由人工智能各個領域的行業專家講授,確保學習內容的權威性及易懂性。如今,這一平臺已拓展至山西、南京、深圳、廣州、東莞、安徽等多個省市,讓勞動者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掌握實用的人工智能技能,從而提升其就業競爭力,開拓更廣闊的職業發展前景。
百度不僅關注普通勞動者的就業轉型,還爲殘障羣體提供就業支持。“作爲國內首個支持無障礙開發的編程工具,‘文心快碼無障礙版’可以通過指令、自然語言和快捷鍵等多種方式,幫助視障程序員快速定位代碼行並完成開發任務,自由地搭建程序世界。百度希望通過科技讓更多人實現個人價值,創造就業的新空間。”百度相關負責人介紹。
5年培養1000萬名AI人才
近日,在Create2025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提出,未來5年,百度將加大投入,計劃培養1000萬名AI人才。這是百度在2020年提出5年內培養500萬名AI人才計劃的基礎上,助力社會穩就業的又一有力舉措。
記者瞭解到,百度將AI人才分爲技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兩大類。在最新公佈的1000萬名AI人才培養計劃中,百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構建管理環節互通、教學科研互促、師資隊伍互融的“三互式”協同育人模式,賦能500萬名AI技術型人才,加速技術產業化進程;另一方面,基於百度智能雲能力,着力培養500萬名AI應用型人才,通過行業解決方案與企業深度合作,促進技術的規模化落地。
此外,在AI人才培養方面,百度將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賽事體系建設,通過以賽帶訓、以賽促學,爲人才成長提供實戰機會。例如,“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已連續舉辦20年,累計30餘萬人參賽,成爲國內編程領域標杆賽事;今年4月,百度啓動第三屆“文心杯”創業大賽,提供總規模近億元的技術和資源支持,助力創業者和開發者開發各類AI應用。
文|記者 趙 曦 □ 黃芷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