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人才 陸企業家辦學成風潮

四度榮登大陸首富寶座的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近期表示,將捐贈400億元人民幣(約合新臺幣1800億元)創辦一所中國沒有的新型大學。(摘自農夫山泉官網)

大陸企業家辦學風潮

四度榮登大陸首富寶座的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近期表示,將捐贈4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1800億元)創辦一所中國沒有的新型大學,令大陸企業家下場辦學風潮受矚。專家分析,這是企業家對優秀人才的需要而做出的決定,「商而優則仕」的傳統似乎正被「商而優則教」改寫。

2024年第4次登上中國首富寶座的鐘睒睒今年1月透露,未來10年,他及農夫山泉要捐贈400億元,創辦一所中國沒有的新型大學,將由「兩條腿」組成,一條腿是科學,另一條腿是「技術轉化」。

陸媒觀察發現,錢塘大學或依託浙江錢塘基礎科學研究院籌建,註冊資金1億元,法定代表人就是鍾睒睒。

近年來,大陸多位企業家均宣佈進軍高等教育。今年1月,大陸教育部擬同意設置14所學校,其中包括由「玻璃大王」曹德旺發起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大陸晶片首富、韋爾股份創辦人虞仁榮發起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2024年11月也被浙江教育廳公示,定位爲「高水準、創新型、國際化」新型研究型大學。

事實上,大陸企業家辦學並不稀奇,成立大學卻相當罕見。2017年8月,大陸教育部明確支持「企業家辦大學」後,2021年9月起施行《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明確「國家鼓勵以捐資、設立基金會等方式依法舉辦民辦學校」,才真正從操作面爲企業家辦大學打開大門。

2018年2月正式獲批准設立的西湖大學,被視爲是有企業家羣體參與其中的社會力量辦學。該校由騰訊集團創辦人馬化騰、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多位企業家出資創辦,定位爲「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新型高等學校,現任校長施一公,並在2022年迎來首屆大學生。

大陸企業家們爲何紛紛下場辦學?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企業家辦大學,一方面是教育情懷,另一方面是站在企業的永續、長遠發展做出的決定,「企業家們看到了傳統教育模式的侷限性,以及需要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優秀人才」。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亦曾於2015年創辦湖畔大學,一圓校長夢,但該校更多還是面向企業家羣體,注重商業實踐和創業精神,不同於西湖大學、福耀科技大學等注重創新實踐和應用需求,強調產學研的結合,致力於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