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親揭談判必考題 美規車、農產品、輸入許可制皆入列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 記者邱德祥/攝影

行政院11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對等關稅相關進展,副院長鄭麗君指出,每次赴美談判都有新變化,美方期待和相關議題逐漸擴增,要求也會升高;她並透露,臺美談判觸及美規車、農產品進口、輸入許可制等「必考題」,但我方皆秉持維護國家產業利益、國民健康、糧食安全進行協商。

鄭麗君指出,對於全球各國而言這都是非傳統經貿談判,歷時一年半或多年,這次是極短的時間內,美國要跟很多國家談判,時間被高度壓縮,要進行大量內部協商,二月到現在開超過300場會議,對於我方跟臺美經貿合作談判議題要先做準備。更透露,臺美上週就有兩次視訊會議。

鄭麗君回顧,臺美雙方歷經4輪實體談判、10次視訊,談判始終有正面發展,而未能達成協議是因時間因素,另因臺灣爲美國貿易第6大逆差國,9成逆差來自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涉及美國貿易擴張法232條款調查,美方還在持續發展中,因此需要有更多時間討論供應鏈合作。

鄭麗君說,啓動談判以來,臺美就關稅、經濟安全、擴大采購等範疇磋商,雙方就未來達成框架協議諸多條文,逐條磋商,同時跟美國代表署磋商外,也跟美國商務部就232條款,半導體跟ICT產業政策走向跟合作進行溝通。

她坦言,這場談判也面臨各國談判進度帶來的變動性,事實上,每次赴美談判都有新變化,美方期待和相關議題逐漸擴增,要求也會升高;對於開放市場,美方每年都會針對各國公佈非關稅貿易障礙報告,美方長期關切我國的項目包含美規車准入、農產品標準、輸入許可制度,都是「必考題」。

不過,鄭麗君強調,現在因爲談判持續進行中,依慣例不能說明細節,但基本態度跟原則就是面對以上課題,談判小組是維護國家跟產業利益,國民健康跟糧食安全來協商,目標是希望維繫最好的談判結果,談判過程中如果過度揭露底線,或是我方想要達到的目標,可能影響談判結果,這是談判過程要面對的慣例,但也要面對談判變動下秉持的原則,今天說明會要報告接下來會適時就變動跟目標做說明。

延伸閱讀

對等關稅目前是疊加 鄭麗君:努力爭取最終稅率不疊加

勞動部證實4.2萬勞工受衝擊 鄭麗君解釋:非等同失業

關稅疊加20+N 引爭議 鄭麗君親上火線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