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進一步加強財務報告信披監管,披露多類問題!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CFIC導讀
◆持續跟進審閱發現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後續監管處理。
◆進一步加強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監管,持續完善監管工作機制,提升監管效能。
◆針對市場熱點難點會計問題,加強實踐指導,不斷提升資本市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原標題:證監會發布!進一步加強財務報告信披監管
證監會8月15日消息,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市場共54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財務報告,其中主板3185家、創業板1377家、科創板586家、北交所265家。
按期披露年度財務報告的上市公司中,192家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其中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56家,帶持續經營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35家,同時帶強調事項段和持續經營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8家,保留意見72家,無法表示意見21家。
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等方面
存在會計處理或財務信息披露錯誤
證監會組織專門力量抽樣審閱了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財務報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財務報告會計監管報告》。總體而言,上市公司能夠較好地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併、金融工具、資產減值、非經常性損益等方面,存在會計處理或財務信息披露錯誤。
其中,收入相關問題包括:未恰當採用時段法確認收入和成本、未恰當覈算點價模式下的銷售收入、未恰當處理銷售返利、未恰當處理合同履約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和企業合併相關問題包括:未正確判斷合併財務報表範圍、未恰當確認以“一攬子交易”方式分步實現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形成的商譽、未恰當處理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或有對價、少數股東業績承諾相關或有對價後續會計處理不恰當、未正確處理內部交易對合並財務報表項目的影響、不喪失控制權情況下處置子公司部分股權時未恰當列示少數股東權益。
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相關問題包括:預期信用損失計提不恰當、未正確區分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未及時就購買少數股東權益確認金融負債、未恰當處理存貨採購中的價格修正條款、錯誤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重分類爲持有待售資產。
資產減值相關問題包括:未恰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未恰當區分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未恰當計量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未恰當計提在建工程減值準備。
其他確認與計量問題包括:未恰當覈算定製化產品相關研發支出、未正確處理固定資產修復支出、未恰當確認和計量在建工程、未正確處理解除租賃所支付的違約金、未恰當處理轉讓子公司股權形成的預計負債、未恰當覈算股份支付相關遞延所得稅、未正確區分會計估計變更與前期差錯更正。
列報與披露相關問題包括:財務報告重要性標準披露不到位、未恰當計算每股收益、未按規定披露報告分部。
持續跟進審閱發現的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
證監會表示,針對上述問題,下一步將繼續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續跟進審閱發現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後續監管處理。
二是進一步加強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監管,持續完善監管工作機制,提升監管效能。
三是針對市場熱點難點會計問題,加強實踐指導,不斷提升資本市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證監會還表示,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應高度重視會計監管報告指出的問題,及時改正財務報告中存在的錯誤,進一步增強理解和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的能力,認真穩妥做好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相關工作,不斷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昝秀麗
微信編輯: 方子昭
“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
“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新華社上海分社、中國圖片社、上海證券報、中經社上海總部、新華投控聯合承辦,歡迎社會各界組團參觀。
展覽精選了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藏近300張歷史經典照片,從百姓視角出發、以視覺邏輯爲線索,全景展現新時代以來的偉大成就和深刻變革。
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7:00
地點:上海市陸家嘴東園路18號中國金融信息中心6樓展覽中心
聯繫人:沈女士
電話: 13162623966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區域企業發展大局,需要對金融風險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科學應對,防範於未然。
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出品的《風險預警·金融版》在政府權威部門指導下,依託先進的大數據輿情監測系統和專業的分析師團隊,對金融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別的風險輿情進行總結梳理和分析研判,爲金融監管部門、要素市場、金融機構、上市公司、行業協會、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提供權威、專業、實用、及時、有效的金融風險輿情監測、研判、預警與應對建議。
1.8萬/年,每週一期,每週五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