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 重藥控股收監管函

本報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

4月21日,重藥控股(000950.SZ)股票低開,截至當日收盤,公司股價報4.72元/股,跌幅2.68%。

消息面上,前一交易日(4月18日)晚間,重藥控股披露收到重慶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經查,2023年,重藥控股部分收入未實質取得貨物控制權,錯誤適用總額法進行確認;部分收入在期後大額退貨,且無有效證明材料、無合理退貨理由;部分收入無商業實質;部分收入實際確認時點與公司已披露會計政策不符。上述問題導致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告信息披露不準確。

據此,重慶證監局決定對重藥控股採取責令改正並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將相關情況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重藥控股董事長袁泉、總經理劉偉、財務總監兼董秘邱天被採取監管談話措施。

4月21日,重藥控股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表示,上述行政監管措施不會影響公司2024年年報的正常發佈,公司目前經營一切正常。“首先想明確一下,公司之所以會存在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中所指出的問題,並非公司主觀刻意爲之的結果,只是因爲公司的一些做法可能與重慶證監局認定的規則不太一致。我們已經在積極整改。此次監管措施僅影響公司2023年當期財務數據。”

對於部分投資者將此次行政監管措施解讀爲重藥控股涉嫌“業績造假”的說法,上述工作人員表示:“這種表述不太準確。”

重藥控股主要從事醫藥商業、倉儲物流、醫藥工業和研發等業務,公司主營醫藥商業,並以純銷業務(公司作爲藥品、醫療器械銷售配送商,將藥品、醫療器械直接供應至醫院等醫療機構及第三終端)爲核心業務。

202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重藥控股營收約801.2億元,同比增長18.12%,淨利潤約6.55億元,同比下降31.22%,扣非淨利潤約5.83億元,同比下降33.4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約5.09億元,同比增長77.92%。

重藥控股方面表示,近年來公司銷售規模持續提高,在全國多個省市區域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其中重慶地區銷售規模超250億元,在陝西地區銷售規模近100億元,在四川、河南銷售規模超50億元,在貴州、湖北、湖南銷售規模超30億元。2023年,公司擁有二級及以上純銷客戶超7800家,純銷業務佔公司總體銷售的比重約79.37%,達635.94億元。

業績預告顯示,重藥控股預計2024年淨利潤爲2.9億—3.9億元,同比下降40.45%—55.72%,扣非淨利潤爲2.4億—3.2億元,同比下降45.07%—58.8%,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藥械帶量採購擴圍,國家集採、省級集採和聯盟集採全面鋪開,進一步促使藥品、器械價格調整,對公司盈利能力帶來一定影響;因客戶應收賬款賬期延長,根據預期信用損失率計提的減值損失導致利潤減少。

今年1月,重藥控股實際控制人由重慶市國資委變更爲國務院國資委,控股股東仍爲重慶醫藥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醫健”),間接控股股東由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化醫”)變更爲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通用技術集團”)。此次變更源於去年重慶化醫向通用技術集團無償劃轉重慶醫健2%股權。

(編輯:曹學平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