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這些問題,證監會:加強監管!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近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財務報告會計監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市場共有54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財務報告,其中主板3185家、創業板1377家、科創板586家、北交所265家。在按期披露年度財務報告的上市公司中,192家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其中,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56家,帶持續經營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35家,同時帶強調事項段和持續經營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8家,保留意見72家,無法表示意見21家。

中國證監會表示,從總體而言,上市公司能夠較好地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併、金融工具、資產減值、非經常性損益等方面,存在會計處理或財務信息披露錯誤。

針對問題強化監管

報告重點提出七個方面的問題。其中,收入相關問題包括:未恰當採用時段法確認收入和成本、未恰當覈算點價模式下的銷售收入、未恰當處理銷售返利、未恰當處理合同履約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和企業合併相關問題包括:未正確判斷合併財務報表範圍、未恰當確認以“一攬子交易”方式分步實現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形成的商譽等。

具體來看,對於“未正確處理內部交易對合並財務報表項目的影響”相關問題,報告提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母公司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應當將整個企業集團視爲一個會計主體,抵消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互相之間發生的內部交易的影響。非流動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此外,列報與披露相關問題包括:財務報告重要性標準披露不到位、未恰當計算每股收益、未按規定披露報告分部。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證監會下一步將繼續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續跟進審閱發現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後續監管處理;二是進一步加強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監管,持續完善監管工作機制,提升監管效能;三是針對市場熱點難點會計問題,加強實踐指導,不斷提升資本市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進一步加強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監管,持續完善監管工作機制,提升監管效能,是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隨着市場不斷髮展和創新,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複雜性和專業性日益增加,這對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完善監管機制,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及時性,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風險。

信披質量亟待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認爲,監管口徑將“市場熱點難點會計問題”單列爲下一步重點,預計將圍繞收入確認、資產減值、合併報表範圍、股份支付等高頻風險領域出臺更細化的指引或問答,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需提前自檢。

“報告既反映了市場的現狀與問題,也展示了監管層推動市場規範發展的積極作爲。在未來的發展中,上市公司應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監管層應持續強化監管,完善制度機制,爲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資本市場的長期繁榮,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袁帥說。

中國證監會還表示,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應高度重視會計監管報告指出的問題,及時改正財務報告中存在的錯誤,進一步增強理解和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的能力,認真穩妥做好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相關工作,不斷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對於投資者而言,可參考‘非標意見+持續經營+行業景氣’三大維度做好篩選,迴避高風險標的;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應把監管報告作爲‘問題清單’,在2025年中期報告前完成自查、補充披露或重述。”柏文喜對記者表示。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