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哪些信號?十位券商首席最新解讀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作爲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透露了哪些信號?來看看10位券商首席分析師最新解讀。
中金公司:A股市場下半年表現有望好於上半年
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表示,隨着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美國大選結果落定、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A股市場已過重山,底部大概率已經出現,風險偏好有望回升。在科技與文化領域發展超預期的催化下,市場結構性機會增多,自下而上的賽道研究更加重要。從節奏上看,當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降息的時點在6月,屆時匯率掣肘減輕,下半年市場表現有望好於上半年。
配置方面,建議重點關注幾條主線:第一,景氣成長,成長行業代表着先進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方向,關注估值持續收縮、基本面預期有望迎來出清拐點的成長產業,包括鋰電池、高端製造,半導體、消費電子、軟件等爲代表的科技軟硬件等,短期部分TMT板塊(AI與人形機器人概念)交易擁擠度較高,需關注行情擴散和“高切低”效應。第二,新型紅利,今年紅利資產可能並非整體性趨勢性機會,更多爲階段性、結構性表現,建議結合現金流及股息率配置,新視角關注食品飲料等泛消費領域。第三,政策支持,受益於內需政策加強和基本面預期改善的順週期行業可能有階段性機會,同時關注併購重組、破淨、化債等政策預期較高領域。
中信證券:降準降息操作節奏或前置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貨幣政策延續“適度寬鬆”基調,降準降息操作節奏或前置。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貨幣政策定調延續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適度寬鬆”的表述,同時提及“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和2025年央行工作會議中的表述基本一致。在流動性市場方面,預計後續央行仍將基於買斷式逆回購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結合財政端發力情況,國債買入操作也可能伴隨後續政府債供給擡升而擇時落地。
關於房地產,明明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助力房地產止跌回穩延續,拓寬保障性住房融資渠道,釋放剛需及改善性需求潛力,對衝地方土地財政收縮壓力。
股市方面,明明預計在宏觀政策整體力度較去年進一步提高以及“更大力度促進股市健康發展”的雙重利好支撐下,股市有望延續震盪上行態勢,順週期板塊和大科技板塊可能是接下來股市運行的重要主線。
中信建投:新興產業政策紅利催生結構性機遇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表示,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爲5%左右,延續“穩中求進”總基調,並通過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爲“十五五”打下堅實基礎。
黃文濤指出,預算內赤字率4%,赤字規模達5.66萬億元。今年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大規模財政支出有助於提振內需,改善企業盈利狀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爲資本市場也提供了相對寬鬆的流動性環境。
報告明確延續“以舊換新”政策並擴大補貼範圍(涵蓋家電、汽車、消費電子、家裝等),同時通過提升低收入羣體的消費能力來推動內需增長。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明確提出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政策支持增強,新興產業政策紅利催生結構性機遇,而中長期資金入市與制度改革則夯實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基礎。同時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也將帶動相應投資機會。
廣發證券:風險偏好上升後,基本面承接是關鍵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2025年以來中國資產整體開門紅是三大因素的共振。一是2025年春節期間消費數據開了個好頭,《哪吒》票房的不斷走高映射出居民服務類消費的活躍;二是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激發了微觀預期;三是DeepSeek的重大突破打開了產業鏈想象空間,帶動了對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的集中關注,並帶動了市場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上升之後,基本面的承接是一個關鍵。”郭磊指出,基本面包括總量和結構兩個層面。政府工作報告一則展現出對今年經濟增長、物價合理回升、大力提振消費等總量目標的重視;二則對新質生產力發展也做出了詳細的規劃和部署,相關領域有望迎來政策紅利;三則“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也展現出了對資本市場的重視。資本市場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前沿陣地,上述三個線索基本面的邊際變化有助於資本市場的活躍和健康發展。
中銀證券: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含金量高於去年
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指出,2025年我國GDP增長目標爲“5%左右”,考慮到美國正揮舞的關稅大棒,今年的“5%左右”的增長目標含金量高於去年,反映出了我國無懼外部壓力、保持經濟增長穩定的信心和決心。
2025年我國財政赤字率上調至4%左右,比2024年增加1個百分點。此外,2025年我國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基於這些財政目標,可以預期今年我國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從而更爲直接地在實體經濟中推動有效需求擴張,維護經濟增長的穩定。
德邦證券:目標設定體現了穩定預期、激發活力的總體要求
德邦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程強表示,今年政府將通過明顯加槓桿的方式來促進國內經濟和資金循環,進而擴大總需求。從一攬子政策安排來看,顯著發力的逆週期調節舉措將保障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此外GDP目標設定在5%左右,CPI目標設定在2%左右,兼顧了需要和可能。
程強稱,過去幾年,在國際國內多方面因素影響下,我國受制於供需關係的錯配,價格總水平處於低位,這不利於社會形成正向預期,推動價格總水平低位回升成爲了宏觀調控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總體政策安排中,一方面通過財政貨幣等總量政策加力提效,着力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另一方面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破解消費供給的結構性矛盾,更加註重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創造需求,以此改善總體供需關係,促進價格總水平低位回升。
恆泰證券:資本市場將迎來“黃金時代”新起點
恆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一指出,在去年政策基調基礎上,根據新形勢、新要求,《政府工作報告》關於資本市場的表述更加清晰,站位也更高。
一是更加重視資本市場的穩定。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貨幣政策部分,對資本市場的要求就是“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核心在於穩。今年則進一步明確了“穩”的內容,要求央行在金融市場的穩定中發揮關鍵作用。金融市場的穩定已經上升到宏觀穩定的層面,充分體現政策層以穩促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二是從穩定資金供給、豐富調控手段、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指明瞭下一步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有利於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發揮資本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優質上市公司的功能。“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的提出,意味着政策層面對資本市場可能出現的非理性波動將有更強力的干預手段。
張一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爲資本市場描繪了一幅清晰的發展藍圖,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將進入“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資本市場也將迎來“黃金時代”新起點,實現從“規模擴張”邁向“質量躍升”的轉型。
華創證券:明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三大方向
華創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牛播坤認爲,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資本市場的表述,明確了深化改革的三大方向,對提升市場功能、優化資源配置和穩定市場預期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強調了新“國九條”以來推動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方向,提出加強“戰略性儲備力量”和“穩市機制建設”的新表述,預計未來以社保基金爲代表等的國有資金可能會在更加明確的政策框架下構建類“平準基金”,進一步增強市場託底能力,防範系統性風險。
“改革優化股票發行上市和併購重組制度”將從融資端進一步改善市場生態,加速新質生產力企業的培育。通過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可以更好地支持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升市場的整體質量。併購重組制度的優化則有助於企業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
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尤其是科創債、綠色債等創新品種的擴容,爲實體經濟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2024年新“國九條”已提出完善債市基礎制度,未來通過互聯互通機制引入外資、豐富衍生品工具,將進一步完善多層次債市的建設,爲實體經濟提供差異化融資支持。
首創證券:資本市場有望進一步增強韌性
首創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韋志超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與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展現了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這些政策不僅有助於優化市場結構、增強市場韌性,也將爲實體經濟提供更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首先,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對於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至關重要。其次,積極穩定資本市場,完善基礎性制度,是確保市場長期健康運行的關鍵。韋志超表示,未來,隨着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地,中國資本市場有望進一步增強韌性,提升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粵開證券:財政政策更加積極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指出,本次報告有諸多新內容。
其中,宏觀政策方面,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赤字率首次達到“4%左右”,發展優先,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中央加槓桿,中央赤字佔赤字比重達歷史新高;貨幣政策適度寬鬆,適時降準降息,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度。“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繼續強調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一致性評估,提出“出臺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注重傾聽市場聲音,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塑造積極的社會預期”。
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方面,明確提出“穩住樓市股市”“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