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裡的房地產金融信號

隨着“穩住樓市”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金融如何進一步助力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備受關注。今年兩會期間,房地產金融傳遞出更加積極的信號。

受訪人士認爲,從存量限制性政策鬆綁到增量財政、貨幣政策加力,今年多維度的房地產支持政策有望迎來更多實質性落地。

其中,在盤活存量方面,地方專項債等財政工具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預計會發揮更大作用,信貸約束有望進一步放鬆;防範化解風險方面,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仍是保交樓,以及助力房企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重要工具。在需求端,考慮到降準降息仍有空間,居民住房信貸政策仍有優化必要和空間。

結構性支持政策有望加力

“總體看,去年以來,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效果較爲明顯,其政策效果在今年還將會持續顯現。”3月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回顧貨幣政策成效時提到,2024年人民銀行數次實施了比較大的貨幣政策調整,特別是9月份推出了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推動經濟平穩增長。

其中,結構性政策方面,潘功勝提到了創設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以及支持資本市場的兩項貨幣政策工具。此外,優化房地產金融政策,降低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並推動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去年“9·24”新政宣佈之後,央行、財政部等陸續對盤活存量的支持舉措和工具作出具體部署。其中,央行正式宣佈允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向有條件的企業發放貸款,收購存量土地,人民銀行爲此提供必要的再貸款支持,且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比例由60%提升至100%。財政部則明確表示,支持專項債券回收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面給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範圍。

貨幣政策方面,除強調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財政政策方面,報告稱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於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

“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釋放了積極的地產支持信號。”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去年通過下調房貸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減免交易稅費、保交樓專項借款等組合拳促需求、降庫存,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得到緩解,預計今年將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助力房地產止跌回穩延續。

“今年房地產政策可能更加註重各項舉措的實質性落地。”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落實相關要求,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在多個方面仍會加力。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房地產市場的支持力度依然備受關注。“截至去年9月,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餘額爲162億元,發放速度不快。”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林英奇認爲,綜合政府工作報告提法,房地產和城投領域的信貸約束有望放鬆。房地產方面,政策調整有利於提升地方政府收儲的靈活性、打通存量商品房收購進度較慢的堵點,加快收購存量房貸款投放。

陳文靜也表示,接下來相關部門發力的方向之一是打通收購存量商品房的相關卡點,給予更多政策支持。

明明預測,後續結構性政策工具或更多向“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方向傾斜,而互換便利(SFISF)以及股票增持回購再貸款等資本市場支持工具也可能適時擴容,同時可以關注地產收儲等樓市支持工具後續的使用空間。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望接續發力,定向支持相關領域‘優化增量、盤活存量’去庫存。”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科偉等人認爲,相關政策支持包括抵押補充貸款(PSL)支持城中村改造和老舊危房改造、支持城市更新和住房設施適老化改造,特別貸款支持地方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回購閒置存量土地、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在多個試點城市落地,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範圍等。

除此之外,在需求端,楊科偉認爲,居民住房信貸政策仍有優化調整空間,刺激居民購房意願和提高購房支付能力。“在去年降低存量住房貸款利率、減輕居民利息負擔1500億元基礎上,存量貸款利率仍有繼續下降的空間。首付比例和新增貸款利率同樣有繼續下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楊科偉在報告中表示。

融資通道將更加順暢

回顧2024年,從1月官宣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到“9·24”新政陸續落地,房地產金融政策整體進一步寬鬆,支持力度明顯加大,效果也逐步顯現。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目前審批貸款已超過6萬億元,涉及已經交付和正在建設的住房超過1500萬套。

有效防範化解風險,房地產仍是重點領域。在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方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繼續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範房企債務違約風險。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林英奇認爲,從表述來看,問題房企的債務風險暴露程度可控。另有資深研究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現金流通暢仍是房地產市場止跌企穩的關鍵,相應的支持政策應該保持持續性並進一步加力。

“目前銷售端需求不足的環境下,房地產市場恢復常態有一定壓力。”上述研究人士表示,目前供給層面仍有部分大型房企面臨債務壓力,這是企業無法快速回到正常經營狀態的重要原因。他認爲,降低利率、放鬆限購等方面的調整必要且已經發揮重要作用,接下來還應該注重對大型民營房企的支持,包括通過重組加速恢復正常經營進而讓融資通道更順暢等,這對恢復市場信心至關重要。

對於今年的房地產支持政策方向,明明認爲,一方面是短期託底政策加碼,包括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推動城中村改造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拓寬保障性住房融資渠道,釋放剛需及改善性需求潛力,對衝地方土地財政收縮壓力;另一方面是風險化解持續推進,即依託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細化房企債務分類管理,防範系統性風險,同時要求地方優化供地結構,避免供需失衡加劇庫存壓力。

“下一步,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持續做好相關工作。”李雲澤透露,房地產方面,繼續堅持以城市爲主體、以項目爲中心來構建“白名單”。以項目爲中心來構建“白名單”,有利於精準高效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切實保障廣大購房人的合法權益。

李雲澤表示,今年將重點抓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穩樓市,持續推動融資協調機制擴圍增效,拉長白名單,讓更多符合條件的項目拿到貸款,堅決做好保交房工作。二是配合促轉型,抓緊研究制定配套融資制度,支持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構建,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2025年一個關鍵變化:強調安全與發展並重,堅持在發展中逐步化解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楊科偉認爲,儘管保交付高峰已過,但交付問題依然局部存在,仍將是2025年行業需要化解的問題和風險,在2024年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經驗基礎上,繼續發揮其作用,一方面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保障企業經營保主體,使房企從“輸血”到“造血”良性循環,防範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再次發生和擴散,這對於房地產行業止跌回穩至關重要。

值班編輯: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