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券商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九大共識信號,勾勒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方向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崔文靜 實習生 張長榮 北京報道

2025年3月5日上午,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正式出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謂亮點紛呈,在擴大內需、穩住樓市股市、化解債務、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等領域均點明方向。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哪些新信號?有哪些投資機遇可以重點把握?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十餘家機構觀點,梳理出一份2025年中國經濟新信號答卷。

經濟增長目標穩健務實;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爲;擴內需成爲第一要務;化解地方債務,動態調整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加強穩市場機制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穩住樓市股市,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透露的2025年七大信號。

從投資角度來看,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建議關注三大主線。

首先,景氣成長,成長行業代表着先進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方向,關注估值持續收縮、基本面預期有望迎來出清拐點的成長產業,包括鋰電池、高端製造,半導體、消費電子、軟件等爲代表的科技軟硬件等,短期部分TMT板塊(AI與人形機器人概念)交易擁擠度較高,需關注行情擴散和“高切低”效應。

其次,新型紅利,今年紅利資產可能並非整體性趨勢性機會,更多爲階段性、結構性表現,建議結合現金流及股息率配置,新視角關注食品飲料等泛消費領域。

再者,政策支持,受益於內需政策加強和基本面預期改善的順週期行業可能有階段性機會,同時關注併購重組、破淨、化債等政策預期較高領域。

信號1:經濟增長目標穩健務實

政府工作報告將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確定爲5%左右,與2024年持平。

財信證券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袁闖認爲,2025年全國層面繼續維持5%左右GDP增速目標,體現出穩健務實導向,既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範化解風險等方面的需要,又與 “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同時也考慮了當前經濟增長潛力和支撐條件。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也表示,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體現出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力人才資源等諸多有利條件支撐下的經濟增長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CPI目標從3%下調至2%成爲關鍵調整。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指出,一則近年CPI本身比較低,2023-2024年年度漲幅均爲0.2%,定爲2%更爲務實;二則2%更容易成爲一個約束性指標。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目的在於通過各項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關係,使價格總水平處在合理區間”,簡單理解就是,政策希望通過供求優化,實現物價中樞合理回升,朝2%的目標去走。也就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說的“着力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

中信證券楊帆團隊同樣認爲,今年的下調CPI漲幅目標反映了政策層對物價問題的重視,未來或將通過各項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關係。

信號2: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爲

多位專業人士表示,“實施更爲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爲穩定經濟增長預期提供有力支撐。

中信證券楊帆團隊認爲,4%的赤字率帶來1.6萬億元赤字增量,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提高幅度小於赤字增量,"可能反映今年會對非稅收入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增加5000億元至4.4萬億元,支出結構"更加多元",協助解決房地產市場風險和企業欠款償還問題。

中國銀河證券劉雅坤、周欣洋進一步分析,廣義財政通過發行1.3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和5000億特別國債(補充銀行資本)體現積極性,其中補充資本金的特別國債預計助力大行增強抵禦風險能力,同時不擠佔市場流動性對債市形成衝擊。此外,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用途由支持基建投資穩增長擴展至助力地產企穩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貨幣政策方面,袁闖表示,從方向來看,“貨幣政策適度寬鬆”、“適時降準降息”等提法強化了降準降息預期,有望推動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從時點來看,外圍局勢及穩匯率目標或將影響降準降息節奏,預計在人民幣匯率壓力緩解的階段,我國降準降息空間將進一步打開。

對於後續貨幣政策落地,中國銀河證券劉雅坤、周欣洋認爲,短期來看,會後或有降準落地。一方面,報告提到“出臺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另一方面,央行的穩匯率目標和長端收益率預期管理目標均有階段性達成,因此降準降息的寬貨幣條件已有累積。

信號3:擴內需成爲第一要務

報告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中首先提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一方面要“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提升消費能力和場景的同時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較去年下半年的1500億元翻倍;另一方面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重在增效,避免無效投資,用好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引導民間資本有更大發展空間。

中國銀河證券劉雅坤、周欣洋表示,這意味着加力提振國內需求是今年的重中之重。預計今年在兩重兩新等煥發內需潛力政策進一步加力,資源配置效率將得到提高,以舊換新將擴大規模且有望擴展至服務消費,內需回暖可期。

除提振消費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對養老、生育等一系列民生領域提出了明確具體的新任務、新要求。

例如,中信證券楊帆團隊認爲,政府工作報告在生育補貼政策新增表述“發放育兒補貼”。我國目前生育補貼制度主要在省級層面探索,以地方財政資金支持爲主,力度差異顯著。預計後續會將出臺全國統一的生育補貼制度方案,通過中央財政支持緩解生育成本壓力。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在夯實養老經濟基礎的同時,如何將政策紅利轉化爲銀髮羣體的人力資本優勢,成爲實現老有所爲的關鍵課題。

信號4:化解地方債務,動態調整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堅持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完善和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充實存款保險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等化險資源;有效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近年來,中央及相關部門通過“35號文”、“47號文”、“14號文”、“134號文”等系列政策文件嚴控新增隱性債務、化解存量債務。2025年在利用專項債資金置換隱性債務的大趨勢下,化債資金繼續常態化發行,2025年的2萬億元置換債券發行相關工作已經啓動,8000億元的特殊再融資債資金後續也有望加速發行,化債資金的落地將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

“2025年政策仍將堅持底線思維,防範化解重大領域風險。”袁闖表示,其中地方化債仍是2025年防風險工作的首要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要“優化考覈和管控措施,動態調整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支持打開新的投資空間”。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認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法,兼顧隱性債務化解與新增投資穩定有助於形成地方政府的“漂亮去槓桿”(beautiful deleveraging)。

信號5: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加強穩市場機制建設

在資本市場領域,此番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四大方面內容,包括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改革優化股票發行上市和併購重組制度;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

首創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韋志超表示,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對於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至關重要。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助於減少市場的短期波動,增強市場穩定性,同時提高企業融資的穩定性。改革優化股票發行上市和併購重組制度將從融資端進一步改善市場生態,加速新質生產力企業的培育。通過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可以更好地支持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升市場的整體質量。併購重組制度的優化則有助於企業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

牛播坤認爲,報告強調了新“國九條”以來推動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方向,提出加強“戰略性儲備力量”和“穩市機制建設”的新表述,預計未來以社保基金爲代表等的國有資金可能會在更加明確的政策框架下構建類“平準基金”,進一步增強市場託底能力,防範系統性風險。他還表示,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尤其是科創債、綠色債等創新品種的擴容,爲實體經濟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

恆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一認爲,本次報告更加重視資本市場的穩定。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貨幣政策部分,對資本市場的要求就是“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核心在於穩。今年則進一步明確了“穩”的內容,要求央行在金融市場的穩定中發揮關鍵作用。金融市場的穩定已經上升到宏觀穩定的層面,充分體現政策層以穩促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展望後市,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認爲,隨着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美國大選結果落定、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A股市場已過重山,底部大概率已經出現,風險偏好有望回升。在科技與文化領域發展超預期的催化下,市場結構性機會增多,自下而上的賽道研究更加重要。從節奏上看,當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降息的時點在6月,屆時匯率掣肘減輕,下半年市場表現有望好於上半年。

信號6: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春節前後,以DeepSeek、宇樹科技爲代表的科技企業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重塑了中國科技行業發展邏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袁闖認爲,這進一步強化了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方向。通過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提升自主可控水平,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可有效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競爭力。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提到,發展新質生產力有三大重點:一是培育壯大新興和未來產業,其中 “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特別提到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未來產業部分提到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二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到“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三是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政策強調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

信號7:穩住樓市股市,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穩住樓市股市”,提出“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需求端,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住房需求;供給端,強調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調增地方新增專項債額度用於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等;同時也提出完善住房建設標準規範。

中國銀河證券劉雅坤、周欣洋認爲,報告延續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度提及穩住“樓市股市”,並要求“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繼續表明中央對樓市、股市的強烈維穩意圖。其次,針對房地產,報告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防風險任務要求基礎上提出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並用更多篇幅給出後續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工作指導。

值得關注的是,劉雅坤、周欣洋表示,本次報告首次提及“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後續可着重關注一線城市的政策變化,或將起到更明確的地產企穩信號作用。

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5年前2個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爲4479.9億元,同比下降5.9%,房地產市場仍然處於築底階段,政策的力度與精準度仍有進一步提升的必要。根據Wind資訊統計,2025年前2個月,萬得全A指數上漲2.31%,區間日均成交額達1.52萬億元,同比增長84%,資本市場回穩向好的態勢明確。

袁闖預計,2025年房地產下行幅度將進一步收窄,對經濟基本面的拖累作用將逐步緩解。同時在資本市場改革推進、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下,A股市場行穩致遠的基礎進一步夯實,資本市場將爲我國促進資本與產業發展良性循環、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及居民財富增值發揮更大的作用。

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夏磊表示,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市場仍需政策持續呵護。一是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一線城市仍有政策放鬆空間,其中調整限購政策尤爲關鍵。可進一步擴大非限購區域、縮短社保或個稅繳納年限、減少交易稅費,降低住房交易成本。二是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改造範圍進一步擴大,城中村改造擴圍至300多個城市,讓更多城市享受到城中村改造帶來的城市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