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具身智能” 產業鏈人士這麼看!

《科創板日報》3月8日訊(記者 李明明)“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首次出現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中。

目前,北京、上海、廣東等十餘個省市均出臺了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而今年春晚舞臺上宇樹機器人扭秧歌的一幕,更是讓該領域爆火,並進入大衆視線。

就如何更好地推動相關行業發展,《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了具身智能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家對報告內容進行了解讀。

靈寶CASBOT聯創兼COO 張淼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報告》中強調了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場景應用中的重要性。未來政策與資源傾斜將爲行業帶來助推作用。

但多位產業鏈人士亦對《科創板日報》記者坦言,具身智能產業發展仍面臨挑戰,包括各人形機器人企業自研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參數指標問題,以及高質量具身數據稀缺等。

企業代表發聲具身智能,是指一種基於物理身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智能系統,其通過智能體與環境的交互獲取信息、理解問題、做出決策並實現行動,從而產生智能行爲和適應性。而機器人便是具身智能的代表產品之一。

談及如何理解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具身智能產業的要求,張淼表示,《報告》中指出,培育壯大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這是在強調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場景應用中的重要性。

張淼認爲,對靈寶CASBOT而言,政策既是加速器,也是戰略指引。

“首先,未來政策與資源傾斜將爲行業帶來助推作用。 第二,是市場需求的增長。對於《報告》中指出的‘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等要求,具身智能都將在其中發揮不可或缺的力量。有了政策的鼓勵,各行各業將持續爆發對於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產品與技術的需求,這也將加速靈寶從技術驗證走向規模化商業落地的進程。”張淼說。

動易科技創始人兼 CEO任曉雨對《科創板日報》記者,報告中提到的將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壯大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並將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等,既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戰略佈局,也爲具身智能指明瞭發展方向。

“動易科技成立之初的願景即爲’Robot for AI‘,致力於爲通用人工智能進入物理世界掃清障礙。在新的政策環境下,我們看到了具身智能進入千行百業的時代機會,相信會有更多生態合作伙伴願意擁抱具身智能,以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共同激活具身智能的無限可能,用具身智能重塑未來十年的生產力與生活方式。” 任曉雨說。

得益於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不斷髮展與加持,業內認爲,具身智能將成爲“會思考的機器人”。

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53億元,同比2024年實現翻倍增長;到2029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或將達到750億元,將佔世界總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

據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統計,2023年至2025年3月5日,共有1171家與機器人相關的公司完成了1623起融資事件,2440家機構參與投資,順爲資本(投資事件24起,涉及項目 17個)、紅杉中國(19起,14個項目)、奇績創壇(19起,17個項目)、深創投(19起 ,8個項目)等投資機構活躍,可統計到的投融資總額爲217.77億元。

關於新的政策環境給企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張淼認爲,首先是更多跨領域的合作,對於靈寶所在的機器人行業而言,大語言模型賦予了機器人智能交互的能力,目前,靈寶CASBOT已在各個領域都積累了衆多合作伙伴,除了工業場景,今年也將在商業服務領域加速推進商業落地。

第二,是國際化的合作與海外市場的開拓。目前,國內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藉助政策東風,探索國際市場,能夠讓企業實現多元化的市場佈局。

任曉雨則表示,期待政策在人才專項培養、具身場景賦能、硬件供應鏈協同等方面給予支持,共同推動中國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全球領跑。

高質量數據集成關鍵多位業內專家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從“虛擬”走向“物理世界”的必經之路,將重塑製造業、服務業乃至人類社會協作方式,需抓住硬件創新與場景落地的雙重優勢來發展。

然而,正如大模型需要海量文本數據來訓練一樣,高質量、多樣化數據集是實現具身智能快速突破和具身機器人快速落地應用的關鍵。

據悉,優質的數據集能夠加速具身智能模型的訓練與部署,幫助其控制各種類型的機器人遵循不同的指令,對複雜任務進行基本推理,並有效地完成這些任務。

一位相關產業鏈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具身智能的數據類型是異構多樣的,有視覺、力覺、觸覺等不同傳感器的數據,有基於不同機器人本體自身的狀態數據,也有不同動作軌跡數據,由此形成的異構數據的信息量、複雜度差別是巨大的,任何一項技能的泛化幾乎都需要上億條數據。

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相關負責人魏嘉星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具身數據的稀缺已成爲制約具身智能發展的關鍵因素。而爲了加速具身智能落地進程,國創中心已率先打通具身智能通用數據集全鏈路。

去年4月,國創中心發佈具身智能數據集建設方案,牽頭產業合作伙伴,打造規模最大、信息最稠密、最通用的高質量具身智能數據集,通過虛實結合的仿真技術平臺,加速具身智能迭代。當前,國創中心數據採集涵蓋6類本體7大典型場景,日產數據已達10TB。

2024年12月,國創中心發佈了名爲RoboMIND的我國首個通用具身智能數據集和Benchmark,適用於多平臺、多場景、多技能,經多個模型驗證有效,首批開放高質量具身智能數據10萬條。

“國創中心還牽頭了全國首個‘具身智能數據採集標準’等多個國家和行業標準,用明確的標準規範助力具身智能機器人行業數據集質量提升。以數據集爲工具,國創中心正在不斷訓練和優化‘天工’和‘慧思開物’兩大平臺,實現長行程任務規劃及多場景、複雜任務泛化,最終匯合爲具身智能產業發展的基礎底座。” 魏嘉星說。

據悉,國創中心已發佈了“天工PRO”,其擁有完整的手臂功能,身高163cm,體重56kg,具有42個自由度,內置多個視覺感知傳感器及六維力傳感器,每秒可進行550萬億次計算,具有更強的智能交互和任務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