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平縣法院織密“法潤玉鄉”網 護航玉石產業行穩致遠

在河南鎮平,玉石產業蓬勃發展,成爲縣域經濟重要支柱。近年來,鎮平縣人民法院主動融入發展大局,緊扣玉石產業司法需求,創新打造“法潤玉鄉”工作品牌,以“一以貫之”“兩輪驅動”“三措並舉”爲路徑,爲“玉鄉”特色經濟注入法治動能。

延伸審判職能,築牢糾紛化解主陣地

玉石交易具有珠寶易損、價值評估難等特性,糾紛處理專業性強。鎮平法院創新構建多元化、專業化調解體系。首創“雙調解”模式,融合“專業調解+行業調解”“調解員+員額法官”雙軌機制;邀請7名國家級玉雕大師加入調解智庫,藉助其在玉料鑑別等方面專長,爲涉玉糾紛提供專業意見。同時,在縣寶玉石協會分會、縣電子商務協會抖音基地設立專業調解工作站,實現涉玉糾紛就地化解。2025年以來,該院已調解涉玉民事糾紛20件,調解率達68.96%,極大減輕當事人訴累,維護交易穩定。

深化案源治理,激活源頭預防內動力

鎮平法院堅持“抓前端、治未病”,通過行業自律與司法建議雙向發力,減少涉玉糾紛增量。在行業自律方面,針對寄售代賣等新興交易模式存在的問題,指導鎮平縣寶玉石協會石佛寺分會制定《鎮平縣石佛寺鎮珠寶玉石行業寄售代賣規範(試行)》,設立信用評級制度,推行代賣合同,推動行業規範發展,今年此類糾紛同比下降32.24%。在司法預警上,針對寄售代賣管理漏洞等問題,向玉管委、行業協會發出綜治類司法建議書,推動系統治理。自發送建議後,相關單位積極整改,2025年新收涉玉糾紛數量同比下降18.09%。

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產業法治沃土

鎮平法院圍繞玉石產業發展需求,精準施策。在普法宣傳上,聯合多方力量,深入產業聚集區、電商基地開展“訂單式”法治講座6場次,發佈涉玉買賣等典型案例9件,提升市場主體風險防範意識。在糾紛調解中,考慮到石佛寺鎮玉產業多民族從業者聚集的特點,在“楓橋式糾紛化解工作站”引入維吾爾族特邀調解員,今年以來已成功運用“鄉音鄉情 + 法理”模式化解涉維吾爾族同胞案件2起,促進民族團結與市場和諧。在智慧司法服務方面,針對玉石電商產業發達、異地客商多的情況,構建“電子送達 + 在線調解 + 網絡開庭”全流程線上便民網,今年網上開庭達667次;創新“雲調解 + 執行跟蹤”閉環機制,如張某訴李某5000元貨款糾紛,法官線上促成協議並監督履行,兩月內案款全額到賬,實現“調”“執”無縫銜接 。

鎮平法院“法潤玉鄉”工作品牌的打造,爲鎮平玉石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有力護航特色產業行穩致遠。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