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大觀區法院織密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網

近年來,安慶市大觀區法院以“青少年利益最大化”爲原則,將法律的剛性約束與司法的人文關懷深度融合,着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審判與保護工作中展現出鮮明特質。

剛柔並濟,妥處涉未案件

該院始終堅持以“零容忍”態度,從嚴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12件30人,對多次猥褻兒童的教師章某,判決有期徒刑十一年,並依法適用從業禁止。同時,嚴格落實“前科封存”制度,對可能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審慎處理。

張某和丈夫均是一起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系共同犯罪。案件審理時,二人的4名子女均未成年。承辦法官綜合考慮犯罪情節和實際情況,在堅守法律底線的同時,依法對張某適用緩刑,最大限度減少司法活動對未成年人成長的負面影響。案件判決後,被告人張某將一面上書“法槌敲響正義音,情理溫暖百姓心”的錦旗,送到了承辦法官手中。

在婚姻家庭等民事糾紛審理中,該院同樣將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考量。在一起變更撫養關係糾紛中,阿麗(化名)擅自將由前夫撫養的幼子帶離至外地,該院迅速發出全市首份人格權侵害禁令,及時制止了這一不利於未成年人成長的侵權行爲。此外,還制發《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卡》百餘份,將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延伸到案件審理的每個環節。

協同聯動,凝聚保護合力

“未成年人保護不是法院一家的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大觀區法院副院長劉中舟表示。該院積極聯動各方,推動未成年人“六大保護”協同發力,形成保護合力。

爲更好保障涉案未成年人訴訟權利,與區關工委、教體局、婦聯等部門共建“合適成年人庫”,解決刑事訴訟活動中法定代理人缺位時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問題;與社工組織攜手打造“法官+社工”審判模式,通過委託社工人員參與案件的家事調查、心理服務等工作,爲案件審理提供更全面的社會視角。

爲擴大未成年人普法覆蓋面,與區教體局聯合發佈《關於建立保護未成年學生聯繫協作機制的意見》,常態化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選取10名經驗豐富的法官擔任轄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已累計講授法治課近20場,受益學生近千人。

此外,還與區婦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多名女幹警化身“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睏境兒童,讓司法溫暖直達最需要的地方。

長效幫扶,守望健康成長

“不僅要讓未成年人在法庭上受到教育,更要讓他們走出法庭後能夠健康成長。”這是大觀區法院涉未案件承辦法官的共同追求。爲此,該院主動延伸審判職能,積極開展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後回訪幫教工作。

未成年的小李(化名)是一起盜竊案件的被告人,曾在庭審現場因過度恐懼悲觀而情緒崩潰。庭審後,法院即向家屬送達了《家庭責任告知書》《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卡》,督促監護人履行家庭教育義務。主動進行判後跟蹤回訪,聯繫心理諮詢師爲小李提供長期心理干預幫助,幫助小李走出心理陰霾。

通過與區婦聯、專業心理機構的密切合作,該院已爲多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評估、疏導和干預服務,幫助孩子們糾正不良認知,重塑健康人格。這些精準化、長效化的幫扶舉措,讓司法保護從法庭延伸到家庭。(楊聞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