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經濟 陸推規模2兆金融工具
兩岸熱門
爲提振經濟,大陸國家發改委發言人李超29日表示,目前正在推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關工作,總規模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臺幣2.13兆元),並強調當前經濟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會根據形勢變化適時實施宏觀政策。與此同時,高盛預測中國央行在第四季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日益上升。
李超昨在記者會上指出,從供給側看,8月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8.1%、9.3%。在消費方面,前8個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20%;服務零售額增長5.1%。外貿方面,8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3.5%,出口和進口連續三個月實現雙增長。
但李超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下一步,發改委將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實施宏觀政策,同時做好政策儲備,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相關措施。他表示,隨着政策效應釋放,有信心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此外,李超也預告,規模5000億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將全部用於補充項目資本金,並投放到具體專案,後續將督促各地方推動專案加快開工建設,儘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推動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而國際投行高盛近日發佈的報告指出,隨着中國經濟成長勢頭放緩,中國央行在第四季可能實施更寬鬆貨幣政策,預測包括政策利率下調10個基點,以及存款準備金率下調50個基點。
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日前表示,要落實落細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強逆週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高盛分析師認爲,大陸央行將先前對經濟的描述「呈現積極勢頭」替換爲「保持穩中向好」,表明對經濟前景持更爲謹慎的態度。
報告稱,這一變化解釋爲何投資人認爲第四季度貨幣寬鬆的可能性更高,時間點很可能在10月2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