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穩經濟 新金融工具將登場 發改委:規模人民幣5,000億元

大陸穩經濟再出招。日前市場傳出官方將推出新型金融工具,爲項目融資拓展管道。圖/Freepik

大陸發改委發言重點

大陸穩經濟再出招。日前市場傳出官方將推出新型金融工具,爲項目融資拓展管道,大陸發改委發言人李超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正和相關單位積極推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並透露總規模爲人民幣(下同)5,000億元,全部用於補充項目資本金。

政策性金融工具是爲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而創設的特殊融資工具,一般由政策性銀行透過發行金融債募集資金、發改委篩選項目清單,由財政部給予貸款貼息。官方曾在2022年推出兩批共7,400億元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在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引導社會投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陸媒稍早傳出,官方將在9月底前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透過三家國有政策銀行投向數位經濟、AI、消費基礎設施以及農業農村發展等領域項目,其中一部分還指定用於私營部門。

新華社報導,李超29日表示,目前正抓緊將相關資金投放到具體項目,並督促地方加快推動項目開工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帶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她強調,後續將根據形勢變化,視情況再研究推出新的政策舉措,以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針對性。

此外,李超還談及「人工智能+」行動。她說,民營企業是該行動的主力軍,不少民營企業已率先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生產和業務流程。接下來,發改委和相關部門將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深度參與「人工智能+」行動。

李超進一步解釋,發改委將在重點建設領域支持國產算力模型的發展,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在資金方面,將持續發放人工智能券,補貼企業在算力等環節的投入,以推動產業創新和應用落地。

針對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李超指出,當前經濟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經濟回升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下一步,發改委將適時加力實施宏觀政策,加強經濟監測、預測與預警,做好政策儲備,及時根據形勢變化推出新措施。她強調,隨着各項政策效應不斷收效,有信心保持總體經濟平穩發展,有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