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盪市中的攻守之道:鵬華陳大燁的"固收+"四步配置法與科技賽道佈局
(原標題:震盪市中的攻守之道:鵬華陳大燁的"固收+"四步配置法與科技賽道佈局)
2025年上半年,國內權益類資產經歷了“震盪上行-調整-再上行”三個階段,期間不乏結構性機會。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固收+"產品展現出獨特的配置價值,一方面,其固收打底策略爲組合提供了穩定的收益基礎;另一方面,通過適度參與權益市場,在控制波動的前提下力爭實現收益增強。透過公募基金二季報發現,不少“固收+”產品在二季度提升了權益倉位,從持倉結構看,基金經理展現出多元化的配置思路,其中科技成長板塊仍然是備受關注的方向。
在這股增配科技成長的風潮中,鵬華基金陳大燁的投資風格尤爲值得關注。陳大燁現任鵬華基金混合資產投資部基金經理,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能科學系人工智能方向,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數量金融系,具有8年證券從業經驗和4年基金管理經驗,所管理產品以“固收+”品類爲主,在科技成長和製造成長方面頗具專業優勢,注重宏觀擇時和倉位管理。
"固收+"管理四步法,陳大燁詳解股債配置邏輯
“固收+”產品涉及多類資產,如股票、可轉債、普通債券以及現金等流動性管理類產品,是公募基金主動產品中少有的需要進行多類資產協調配置的一類組合。
談及管理“固收+”產品的投資決策流程,陳大燁表示整體有4個環節:資產配置,股票品種選擇,債券品種選擇以及對股債對衝效應進行兼顧。首先,資產配置方面,更多是權衡股票和債券倉位,以及根據組合收益和回撤要求,對這兩類資產進行合理的風險敞口調整。其中,資產配置決定了相對更看好股債中的哪個領域。而從倉位上看,股債也是能夠比較明顯獲得收益的方向,通過倉位的選擇表達對於市場的判斷;然後,分別制定股票和債券投資策略;最後,再考慮市場大環境,需要在不同情況下衡量股債是否有對衝,從而決定是否對倉位進行一定調整。
具體“固收+”權益投資方面,陳大燁表示,這和主動權益基金的投資有一定區別,“固收+”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理論上低於權益投資者,因此會將風險和回撤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控制好回撤的情況下,儘量去獲得權益資產帶來的收益,在權益投資方面會做更細緻的拆解:第一,對資產的波動率進行刻畫;第二,對行業的景氣度和產業趨勢進行跟蹤;第三,通過交易和估值的方式追求更好的絕對收益。此外,和普通債基相比,“固收+”中的債券投資更加關注股債對衝,在股票市場極端行情或出現股債蹺蹺板效應時,可以適當提高債券方面的久期,從而形成比較好的對衝。
權益投資聚焦科技賽道,重點關注新模型新消費電子
陳大燁在“固收+”領域投資經驗豐富,目前在管產品主要涵蓋二級債基、偏債混、靈活配置等類型。鵬華安頤作爲偏債混合基金,成立於2021年11月,陳大燁自2023年7月任職管理至今,風格較爲均衡,定期報告顯示其20%權益倉位上限,權益倉位以股票爲主,定位爲中波“固收+”。據基金定期報告,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鵬華安頤A過去1年的淨值增長率爲10.1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爲7.60%。而鵬華精新添利是一隻二級債基,成立於2024年6月,也定位爲中波“固收+”。
觀察兩隻基金的股票倉位,在今年二季度均提升明顯。據基金定期報告,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鵬華安頤股票倉位16.35%,相較於一季度末提升了9.86%,該基金自去年三四季度就開始提前佈局科技板塊;鵬華精新添利股票倉位18.09%,相較於一季度末增加了11.71%。
回顧運作思路,陳大燁在二季報中表示,二季度股票仍然主要聚焦在科技方向,隨着deepseek發佈,1季度國內AI迎來明顯的發展和投資熱情,但是由於貿易戰影響、算力芯片的禁運以及國內模型迭代放緩,國內AI方向進展有限。海外由於多模態模型和agent的廣泛使用,推理需求大幅提升,對應海外算力相關的公司取得了較好表現,在第二季度做了一定調倉,加大了海外算力相關公司的配置力度,同時增加了一部分大宗商品配置。
展望後市,在陳大燁看來,三季度權益市場依然可爲,更多聚焦在國內政策潛在發力的方向,同時如果關稅的不確定性落地後,能夠承受關稅衝擊,出海依然有競爭力的公司值得重點關注。科技方面,三季度國內和海外大模型有望迎來重磅更新,屆時可能增加對於新模型方向的配置。同時,隨着全景相機、3D打印等新的消費級消費電子的創新出現,也會加大研究和參與力度。債券方面,海外貨幣政策有望寬鬆下,國內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債券市場依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