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消保委:短視頻帶貨投訴增長,有主播用AI“換臉”名人

浙江省消保委7月14日發佈上半年消費領域投訴熱點問題,包括AI深度僞造技術濫用等短視頻帶貨引發的投訴增長。

上半年,浙江省消保委組織共受理電商網購投訴8586件,其中短視頻帶貨引發的投訴呈增長態勢,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包括AI深度僞造技術濫用、誘導場外交易造成維權難、商品實際與宣傳嚴重不符等。部分商家利用AI技術仿冒名人、網紅或製作虛假場景,誘導消費者進入直播間。部分商家在短視頻中引導消費者通過微信、QQ等交易,特別是老年羣體在網購中頻繁遭遇“場外交易陷阱”,在脫離平臺監管後往往“錢物兩空”。還有消費者反映收到的商品與短視頻或直播中展示的樣品差距很大,如服裝面料、電子產品功能、食品成分等。

寧波消費者王先生向該市消保委投訴,稱在某短視頻平臺刷到“某啤酒官方促銷”,其主播形象與知名啤酒品牌代言人高度相似,且聲稱“全網最低價”。他通過視頻鏈接進入直播間購買,但收到的商品與宣傳嚴重不符,且主播賬號實爲AI換臉技術製作。向平臺投訴後發現,該視頻已導致多名消費者受騙,且AI仿冒視頻難以溯源。

浙江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選擇短視頻帶貨服務時要警惕AI仿冒技術,仔細觀察主播的微表情是否自然,聲音與口型是否同步,是否出現人物或背景模糊、扭曲等異常畫面,對異常低價或反常促銷行爲應保持警惕,優先選擇有“綠色直播間”認證標識的商家。不輕信主播引導至微信、QQ等平臺交易的要求,堅持在正規電商平臺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