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2家擬IPO企業爲何“撤單”:業績成長性不足,技術創新性欠佳,募資必要性存疑

今年以來,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計新受理177家企業上市申請,與此同時,不少擬上市公司在審覈問詢或註冊環節遇到各種問題而主動“撤單”,上市之路就此終止。

據記者初步統計,截至7月11日,三大交易所合計有72家公司主動“撤單”導致IPO終止,撤單數同比下降超過70%。從申報板塊及所屬行業分佈看,擬申報北交所、創業板的撤單公司數量最多,集中分佈在專用設備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汽車製造業等。其中,20家公司爲過會後“撤單”。業績成長性與可持續性、募資必要性與合理性、技術先進性與創新性、實控人相關風險等,成爲掣肘IPO的關鍵問題。

對於企業“撤單”後的去向,有資深投行人士分析稱,此類企業或有三種出路:一是導致“撤單”的因素消除後,企業可重新申報上市;二是在監管政策鼓勵支持併購重組背景下,部分企業或選擇被上市公司併購;三是評估板塊定位及上市條件,轉道港交所或北交所再嘗試上市。(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