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翔Military》烏克蘭狂轟能源設施 俄爲何能屢次復原?
2025年7月30日,衛星圖像顯示了德魯茲巴輸油管道(Druzhba Pipeline)的輸送站。(路透社)
爲了真正有效打擊俄羅斯戰爭機器,破壞經濟與軍事燃料供應,自2024年以來,烏克蘭對俄能源基礎設施的攻擊日益頻繁,今年8月密集的無人機、飛彈轟炸成效斐然,更讓外界關注俄羅斯能否持續維持經濟穩定,不過國際權威大宗物資價格評估機構阿格斯(Argus Media)等產業及財經媒體反應依然平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美國石化產業情報網《碳氫化合物加工》(Hydrocarbon Processing)28日彙整,俄羅斯8月份的煉油廠停擺產能已達640萬噸,佔全國煉油能力17%,創下單月新高,相當於每日120萬桶產能無法運作,超過2020年5月因新冠疫情以及開戰以來的中斷高峰,其中光是無人機攻擊造成的影響就達310萬噸。烏克蘭俄佔區、俄國南方地區以及遠東地區的加油站也開始出現95無鉛汽油供應不足的問題,西方媒體紛紛報導崩潰在即。
不過,綜合俄國媒體後續追蹤、美國石化產業情報以及價格評估機構阿格斯分析,烏克蘭攻擊雖然造成短暫中斷,但多數設施往往能在數小時內滅火,數天內恢復運作,這種快速修復的能力,反映出產業結構的強韌。
2025年8月,烏克蘭針對德魯茲巴輸油管道(Druzhba Pipeline)展開一連串攻擊行動,這條管道是俄羅斯向中歐輸油的主要動脈。8月21日,布良斯克地區的烏涅恰(Unecha)遭烏克蘭飛彈擊中,導致俄國對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供應中斷,這也是近期內的對於這條管道第3次攻擊,13日的無人機攻擊引發火災,但沒有影響供應流。
煉油廠同樣成爲攻擊目標。南部伏爾加格勒州(Volgograd)煉油廠14日遭襲後陷入大火併短暫停產,希西茲蘭(Syzran)與利珊州(Ryazan)則在月初受創,導致產能一度減半,26日凌晨,俄軍在全國15個地區擊落43架烏克蘭無人機,路透社稱,這些攻擊已多次造成煉油停工,進而影響柴油出口與全球市場。
這些攻擊不只衝擊了俄羅斯,也波及到歐洲,德魯茲巴輸油管道供應暫停,讓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陷入壓力,斯洛伐克總理費佐(Robert Fico)批評此舉「不可理解」,強調該管道供應的柴油有10%出口到烏克蘭,匈牙利甚至威脅要切斷對烏克蘭的電力供應,並要求歐盟出面。
俄羅斯透過儲備與替代路線,已將中斷影響壓縮在4%至17%之間。匈牙利也強調,其儲備足以支撐三個月,德國的施韋特煉油廠因依賴哈薩克石油而影響有限
雖然頻繁收到攻擊,但設施恢復速度依然迅捷。以德魯茲巴輸油管道爲例,匈牙利外長西亞爾託(Peter Szijjarto)證實,修復僅需5天,過往中斷通常只持續兩天,便能部分恢復運作。
煉油廠的修復效率同樣顯著,伏爾加格勒、希西茲蘭、利珊州的設施火勢多在數小時內控制,核心設施損害不嚴重,部分可望在1周至3周內恢復產能。若再參考今年2月的烏軍大規模空襲案例,伏爾加格勒設施遭攻擊後用一週多就重啓, 利珊州設施僅花18天就恢復半數產能。
能夠快速復原並非偶然,而是來自幾項關鍵因素,首先俄羅斯本身就是石化設備製造國,能夠迅速修復設施。其次,能源部門具備高度訓練的應變機制,使得火災多能在短時間內控制,避免損失擴大,而烏克蘭持續的攻擊,反而推動了系統升級,包括加強防空網絡,提升無人機的攔截率。
俄國有本錢能靠本土工業、備品生產與完整的應急體系,讓能源設施迅速修復並保持輸出,反觀臺灣僅十天的天然氣存量與有限的石油、煤炭儲備,一旦遭遇封鎖或突發危機,可能立即陷入癱瘓。而且我們是海島,如果液化天然氣、煤炭和石油卸載專用的港埠設施失能之後該怎麼辦,有沒有料件維修、修好了會不會再次被攻擊?這些都是未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