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翔Blockchain》川普急推法案!「穩定幣」究竟何物 一次看懂

最具代表性的兩大美元穩定幣USDC(左)以及USDT(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總統川普急推穩定幣法案,加密貨幣當中的穩定幣(Stablecoin)儼然成爲金融版圖上的新主角,總市值已突破1600億美元(約新臺幣4.6兆元),目前已經開始跨出幣圈,逐漸普及到日常支付甚至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動之中,包含各國央行推出的央行數位貨幣或是私部門推出的穩定幣,全新的數位貨幣角力,正悄然改變全球金融秩序。

有使用過美元穩定幣——泰達幣(Tether, USDT)的讀者一定能理解,只需要輸入收款人的錢包地址,確認好主網是否正確,然後按下發送,不論對方在天涯海角,馬上就能收到款項,中間不用經過銀行,若是想要匯款到國外,更免去了高昂的手續費以及繁瑣的行員用途確認問答,以熱門的Tron鏈(TRC-20)交易爲例,僅需要微乎其微的手續費就能完成USDT匯款,便捷性一但用過就回不去了。

比特幣和其他替代幣(Altcoin,俗稱山寨幣)價格波動劇烈,這時候能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匯率穩定維持在1:1,也就是1 USDT等於1美元,自然成爲投資人入場或是獲利了結的工具,又以臺灣來說,正派交易所都有提供把穩定幣「出金」成新臺幣,匯款到指定傳統銀行帳戶裡的服務。

作爲區塊鏈與現實價值之間的橋樑,穩定幣不會受到加密市場波動影響,透過與美元等國家法定貨幣或資產掛鉤,這類數位現金在保有區塊鏈效率與透明特性的同時,也肩負起支付媒介與價值儲存的角色。

目前市場上主要分爲三大類: USDT和Circle發行的USDC以美元儲備支撐的法幣擔保型佔最大宗;MakerDAO所創的DAI則屬於加密資產超額抵押型,由智能合約鎖定以太幣(ETH)等資產背書來發行。不論技術路線和發行依據爲何,穩定幣的核心使命始終一致,提供一個穩固的價值錨點。

但講到這裡,我必須先強調還是有意外,例如南韓紅極一時、由LUNA幣支撐的「算法穩定幣」UST,就被鉅額資本做空砸到「脫鉤」崩盤,成爲上輪牛市的黑天鵝,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面對前面提到的這些私部門穩定幣的崛起,各國央行也紛紛出手迎戰,即「央行數位貨幣」(CBDC),其中,中國數位人民幣(e-CNY)走在最前線,這可不是我們在臺灣使用的Line Pay、街口支付錢包,這些實際上仍是使用現金作爲結算,數位人民幣是紮紮實實的區塊鏈加密貨幣,但是是由人民銀行來發行以及監管等等。

中國數位人民幣已於26個城市試點,累計開立超過2億個數位錢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目前數位人民幣已於26個城市試點,累計開立超過2億個數位錢包。從深圳市民領取「數位紅包」到中國雄安集團發放薪資,具備「可控匿名」與「離線支付」功能的數位人民幣已廣泛應用於交通、政務、零售場景。人行數位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明言:「數位人民幣是爲了捍衛貨幣主權與法幣地位」,更將成爲人民幣國際化的新助力。」

而美國方面則完全反過來,川普多次在造勢場合高喊「絕不容許央行數位貨幣誕生!」,他將數位美元視爲「監控工具」,宣稱會侵犯民衆消費自由。雖然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強調只是技術研究、需國會授權才能推動,但在川普的強烈反對聲浪下,美國CBDC推動已陷入停滯。不過美國明顯將目光放在私部門穩定幣上,一切舉措都在擴大私部門美元穩定幣的影響力。

俗稱穩定幣法案的美國《GENIUS法案》,6月17日以68-30的票數通過參議院審議,目前正在衆議院審覈,將爲穩定幣建立全面的聯邦監管框架, 計劃透過數位金融來鞏固美元在全球的領先地位。

私部門美元穩定幣已建立起強大的帝國,USDT前市值高達1120億美元(約新臺幣3.2兆元)是最廣泛流通的穩定幣,發行公司Tether在來不斷提升美國國債持倉比例、提高儲備透明度,但仍時常被控過於中心化。

相比之下,由Circle與華爾街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發行的USDC,目前市值已達360億美元(約新臺幣1036億元),則以定期第三方審計與合規優勢,吸引衆多機構資金進駐,也成爲最主流的美元穩定幣了。